送林以乘赴任江西僉憲
先帝昔巡幸,小臣同上書。
事危攀折檻,情切止乘輿。
未得陳丹悃,空令伏玉除。
天心那可問,皇怒竟何如。
氛霧昏霾久,雷霆震擊餘。
傷魂逮囹圄,鞭血濺衣裾。
半刺猶憐爾,孤遊孰起予。
聯翩嗟去國,蕭索苦雖居。
聖哲臨宸極,清明開太虛。
王綱重照洗,奸孽盡誅鋤。
紫詔恩初降,蒼生憤始攄。
逐臣皆見召,舊故復相於。
禁闥還通籍,官曹並直廬。
感時唯涕淚,嘆逝重欷歔。
從宦心俱懶,求名術本疏。
只應旅進退,敢望獨吹噓。
翻怪無鳴鶴,堪憐似戲狙。
十年才易組,六月便驅車。
去作長途別,行將大暑袪。
涼雲停碧樹,淥水泛紅渠。
南國秋風早,西江白露初。
霜威迎獬豸,月令改蟾蜍。
世路多欹側,斯文有卷舒。
身須混涇渭,譽欲等璠璵。
霄漢看鷹隼,江湖覓鯉魚。
與君生死分,分手一躊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僉憲:明代對按察使的尊稱。
- 巡幸:皇帝出巡。
- 攀折檻:比喻忠誠直言,不顧自身安危。
- 乘輿:皇帝的車駕,代指皇帝。
- 丹悃:赤誠的心意。
- 玉除:玉階,指朝廷。
- 氛霧昏霾:比喻時局混亂。
- 雷霆震擊:比喻皇帝的嚴厲懲罰。
- 囹圄:監獄。
- 半刺:半信半疑。
- 孤遊:獨自遊歷。
- 宸極:帝王的居所。
- 王綱:國家的法律制度。
- 照洗:清洗,整頓。
- 奸孽:奸邪之人。
- 紫詔:皇帝的詔書。
- 蒼生:百姓。
- 憤始攄:憤怒得以發泄。
- 通籍:指官員的任職資格。
- 直廬:官員的宿舍。
- 欷歔:嘆息。
- 從宦:做官。
- 旅進退:隨波逐流。
- 戲狙:玩耍的猴子,比喻輕浮不實。
- 易組:改變官職。
- 大暑袪:大暑時節的離去。
- 獬豸:傳說中的神獸,能辨是非。
- 月令改蟾蜍:指時間的變遷。
- 欹側:傾斜,不穩定。
- 璠璵:美玉,比喻美好的名聲。
- 鷹隼:猛禽,比喻英才。
- 鯉魚:比喻有才能的人。
翻譯
昔日皇帝巡遊,我作爲小臣一同上書。事態危急時,我忠誠直言,不顧自身安危,情深意切地阻止皇帝的車駕。未能表達我赤誠的心意,只能在朝廷中空等。天意難測,皇上的憤怒又如何呢?時局混亂已久,皇帝的嚴厲懲罰之後。我因傷魂被投入監獄,鞭打之血濺在衣襟上。對半信半疑之事,我仍感到憐憫,獨自遊歷時,誰能啓發我?接連嘆息着離開國家,孤獨地居住,心情苦悶。聖明的君主治理國家,清明之氣開創新局面。國家的法律制度重新整頓,奸邪之人被徹底剷除。皇帝的恩詔初降,百姓的憤怒得以發泄。被貶的臣子都被召回,舊日的同僚再次相聚。我重回朝廷,官職恢復,與同僚共處一室。感懷時事,唯有涕淚,嘆息逝去的時光,重重的欷歔。做官的心思已懶散,追求名聲的方法本就疏遠。只能隨波逐流,不敢獨自吹噓。反而奇怪沒有鳴鶴,可憐自己像玩耍的猴子。十年才換一次官職,六月便驅車離去。長途告別,即將在大暑時節離去。涼雲停在碧樹之上,綠水泛起紅渠。南國的秋風來得早,西江的白露初現。霜威迎接傳說中的神獸,月令改變,蟾蜍出現。世路多傾斜,不穩定,斯文有卷有舒。身世必須混雜在清濁之間,名譽要與美玉相等。看鷹隼在霄漢中飛翔,尋找江湖中的鯉魚。與你的生死之別,分手時一猶豫。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在明朝時期的政治生涯和個人情感。詩中,作者表達了對先帝的忠誠與對時局的憂慮,同時也抒發了自己在官場中的孤獨與無奈。通過對過去與現在的對比,展現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關切以及對個人命運的感慨。詩的語言凝重,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反映了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和豐富的人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