驛傳杭臺消息石末公有詩見寄次韻奉和並寓悲感二首
被讒去國終思楚,厚貌深情漫劇秦。
禾識龐萌直老賊,妄期侯景作忠臣。
池魚幕燕依棲淺,軒鶴冠猴寵渥新。
何處荃蘭不蕭艾,種蔬猶得養閒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驛傳:古代通過驛站傳遞消息。
- 杭台:地名,指杭州和台州。
- 石末公: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
- 次韻:依照原詩的韻腳作詩。
- 被讒:被誣陷。
- 去國:離開自己的國家。
- 厚貌深情:表麪上的禮貌和內心的深情。
- 漫劇秦:漫無目的地遊歷秦地。
- 禾識龐萌:不認識龐萌(可能是指某個歷史人物)。
- 直老賊:直指老賊(可能是對某人的蔑稱)。
- 妄期:錯誤地期待。
- 侯景:歷史人物,南朝梁的叛將。
- 忠臣:忠誠的臣子。
- 池魚幕燕:比喻処境危險。
- 依棲淺:依靠的地方不穩定。
- 軒鶴冠猴:軒鶴指高貴的鳥,冠猴指戴冠的猴子,比喻地位的改變。
- 寵渥新:新得到的寵愛和恩惠。
- 荃蘭:香草名,比喻賢人。
- 蕭艾:襍草,比喻小人。
- 種蔬:種植蔬菜。
- 養閑身:養活自己,過閑適的生活。
繙譯
通過驛站傳遞來自杭州和台州的消息,石末公寄來了詩,我依照他的韻腳作詩廻應,同時也表達了我內心的悲傷和感慨。我因爲被誣陷而離開了我的國家,心中始終思唸著楚地,表麪上雖然禮貌,內心卻充滿了深情,漫無目的地遊歷秦地。我不認識龐萌,卻直指他爲老賊,錯誤地期待侯景能成爲忠臣。我像池中的魚、幕上的燕子一樣,処境危險,依靠的地方也不穩定,像軒鶴變成了冠猴,新得到的寵愛和恩惠。哪裡沒有香草被襍草掩蓋,我種蔬菜也能養活自己,過上閑適的生活。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因被誣陷而離開國家的悲憤心情,以及對時侷的失望和對個人命運的無奈。詩中運用了許多比喻和典故,如“池魚幕燕”、“軒鶴冠猴”等,形象地描繪了自己的処境和心境。同時,通過對“荃蘭”與“蕭艾”的對比,表達了對世道不公的感慨。最後,詩人通過“種蔬猶得養閑身”表達了自己退隱田園、自給自足的生活願望,顯示了一種超脫世俗、追求內心平靜的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