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宵吟

· 劉基
玄蟬催秋入湘潭,芙蓉露浴胭脂淡。 銅烏吻水添夜長,碧草斂愁歸寒螿。 羅帳無人五更雨,梧桐驚啼白楊語。 春光爛熳不得知,霜露淒涼奈何汝。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玄蟬:黑色的蟬,常指秋蟬。
  • 湘潭:地名,今湖南湘潭市。
  • 芙蓉:荷花。
  • 銅烏:古代計時器,形似烏鴉,故稱銅烏。
  • 吻水:指銅烏的嘴部接觸水面,表示時間的流逝。
  • 碧草:青草。
  • 斂愁:收斂憂愁。
  • 寒螿:寒蟬。
  • 羅帳:用羅紗製成的帳子。
  • 五更:古代夜晚分爲五更,每更約兩小時,五更即凌晨時分。
  • 梧桐:一種落葉喬木,常與秋天的哀愁聯繫在一起。
  • 驚啼:驚慌地啼叫。
  • 白楊:一種落葉喬木,常生長在墓地附近,與死亡和哀悼有關。
  • 春光:春天的景色。
  • 爛熳:燦爛多彩。
  • 淒涼:寂寞冷落。
  • 奈何:怎麼辦。

翻譯

秋蟬預示着秋天已至湘潭,荷花在露水中顯得胭脂色淡。 銅烏汲水,夜因此變得更長,青草帶着憂愁歸於寒蟬。 羅帳中無人,五更時分雨聲響起,梧桐樹驚慌地啼叫,白楊樹似乎在低語。 春天的燦爛景色無法得知,霜露的淒涼,我該如何面對你?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秋天的淒涼景象,通過秋蟬、荷花、銅烏等意象,傳達了時光流逝和季節更替的哀愁。詩中「羅帳無人五更雨,梧桐驚啼白楊語」一句,巧妙地運用了擬人手法,賦予梧桐和白楊以情感,增強了詩的感染力。結尾的「春光爛熳不得知,霜露淒涼奈何汝」則表達了對逝去春光的懷念和對即將到來的寒冷的無奈,體現了詩人對自然變遷的深刻感受。

劉基

劉基

劉基,字伯溫,諡曰文成,漢族,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文成縣)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傑出的戰略家、政治家及文學家,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爲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爲:“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啓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