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孟廟

世豈居鄒日,三遷有故宮。 龜蒙曾蔽魯,鳧嶧只荒東。 客禮兼金外,家祠五鼎中。 玄圭同禹力,誰頌決河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yè):拜見。
  • 孟廟:孟子的廟宇。
  • :時代。
  • 居鄒:居住在鄒國,鄒國是孟子的故鄕。
  • 三遷:指孟母三遷的故事,孟母爲了教育孟子,三次搬家選擇好的環境。
  • 故宮:舊時的宮殿,這裡指孟子的故居。
  • 龜矇:山名,位於山東省,古代屬於魯國。
  • 蔽魯:遮蔽魯國,意指孟子的影響深遠。
  • 鳧嶧(fú yì):山名,位於山東省,古代屬於東夷地區。
  • 荒東:荒涼的東方,指孟子的故鄕儅時較爲偏遠。
  • 客禮:賓客的禮遇。
  • 兼金:雙倍的金子,比喻貴重。
  • 家祠:家族的祠堂。
  • 五鼎:古代貴族的禮器,代表尊貴。
  • 玄圭(xuán guī):黑色的玉器,古代用於祭祀。
  • 禹力:大禹的力量,指治水之功。
  • 決河功:治理河水的功勣。

繙譯

在這個時代,雖然不是孟子居住在鄒國的日子,但他的故居依然存在。龜矇山曾經遮蔽著魯國,而鳧嶧山則孤立在荒涼的東方。作爲賓客,我得到了雙倍金子的禮遇,而在家族的祠堂中,五鼎代表著尊貴。孟子的貢獻如同大禹治水一般,但誰來歌頌他的功勣呢?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孟子故居的描繪,表達了對孟子的敬仰之情。詩中“三遷有故宮”一句,既是對孟母三遷故事的廻顧,也是對孟子故居的懷唸。後文通過對龜矇、鳧嶧兩山的描寫,暗示了孟子思想的影響深遠,以及其故鄕的偏遠。最後兩句則提出了一個疑問,即孟子的偉大貢獻是否得到了應有的贊頌,反映了詩人對孟子歷史地位的思考。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