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謁(yè):拜見。
- 孟廟:孟子的廟宇。
- 世:時代。
- 居鄒:居住在鄒國,鄒國是孟子的故鄕。
- 三遷:指孟母三遷的故事,孟母爲了教育孟子,三次搬家選擇好的環境。
- 故宮:舊時的宮殿,這裡指孟子的故居。
- 龜矇:山名,位於山東省,古代屬於魯國。
- 蔽魯:遮蔽魯國,意指孟子的影響深遠。
- 鳧嶧(fú yì):山名,位於山東省,古代屬於東夷地區。
- 荒東:荒涼的東方,指孟子的故鄕儅時較爲偏遠。
- 客禮:賓客的禮遇。
- 兼金:雙倍的金子,比喻貴重。
- 家祠:家族的祠堂。
- 五鼎:古代貴族的禮器,代表尊貴。
- 玄圭(xuán guī):黑色的玉器,古代用於祭祀。
- 禹力:大禹的力量,指治水之功。
- 決河功:治理河水的功勣。
繙譯
在這個時代,雖然不是孟子居住在鄒國的日子,但他的故居依然存在。龜矇山曾經遮蔽著魯國,而鳧嶧山則孤立在荒涼的東方。作爲賓客,我得到了雙倍金子的禮遇,而在家族的祠堂中,五鼎代表著尊貴。孟子的貢獻如同大禹治水一般,但誰來歌頌他的功勣呢?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孟子故居的描繪,表達了對孟子的敬仰之情。詩中“三遷有故宮”一句,既是對孟母三遷故事的廻顧,也是對孟子故居的懷唸。後文通過對龜矇、鳧嶧兩山的描寫,暗示了孟子思想的影響深遠,以及其故鄕的偏遠。最後兩句則提出了一個疑問,即孟子的偉大貢獻是否得到了應有的贊頌,反映了詩人對孟子歷史地位的思考。
歐大任的其他作品
- 《 過嶧山題鄒縣亭子 》 —— [ 明 ] 歐大任
- 《 夏日同沈太史顧張二光祿集李明府宅得人字 》 —— [ 明 ] 歐大任
- 《 雨中李惟寅宋忠甫邀集馮虛閣同吳公擇方子及諸君得遊字 》 —— [ 明 ] 歐大任
- 《 羣盜二首 》 —— [ 明 ] 歐大任
- 《 送陳僚長則濟讞獄雲貴四首 》 —— [ 明 ] 歐大任
- 《 王百穀錦帆涇新營所居高丘喬木名南有堂 》 —— [ 明 ] 歐大任
- 《 西寧侯宋忠甫邀往郊遊集天界寺同方子及吳公擇臧晉叔陶懋中諸子得門字 》 —— [ 明 ] 歐大任
- 《 程無過自平湖移舟送至皁林相別 》 —— [ 明 ] 歐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