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丘而望遠海

· 劉基
登高丘,望遠海。長風簸浪高於山,蓬萊宮闕無光采。 雲霧翳陽谷,羲和安所之?鯨鯢作隊行,鱗鬣如朱旗。 精衛銜石空有心,口角流血天不知。登高丘,望遠海。 弱水浩蕩不可航,一望令人玄發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簸浪:波浪翻騰。
  • 蓬萊宮闕:傳說中的仙境,位於東海。
  • :遮蔽。
  • 陽谷:太陽升起的地方。
  • 羲和:古代神話中駕馭日車的神。
  • 安所之:去哪裏了。
  • 鯨鯢:巨大的海魚。
  • 鱗鬣:魚鱗和魚鰭。
  • 朱旗:紅色的旗幟。
  • 精衛:神話中的鳥,曾試圖填海。
  • 銜石:用嘴叼着石頭。
  • 弱水:傳說中極難渡過的水域。
  • 浩蕩:廣闊無邊。
  • 玄發改:頭髮變白,指憂愁過度。

翻譯

我登上高高的山丘,眺望遠方的海洋。長風激起巨浪,高過山峯,蓬萊仙境的宮殿也因此失去了光彩。雲霧遮蔽了太陽升起的地方,駕馭日車的羲和神不知去向。巨大的鯨魚成羣結隊地遊動,它們的鱗片和鰭如同紅色的旗幟。精衛鳥雖然有心填海,但口角流血,天卻不知曉。我再次登上高丘,眺望遠海。那廣闊無邊的弱水,難以航行,一眼望去,讓人憂愁得頭髮都白了。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登高望遠的場景,展現了海洋的壯闊與神祕,同時融入了神話元素,如蓬萊仙境、羲和、精衛等,增添了詩意的深遠與超脫。詩中「長風簸浪高於山」一句,生動描繪了海浪的洶涌,而「精衛銜石空有心」則表達了精衛填海的悲壯與無奈。結尾的「弱水浩蕩不可航,一望令人玄發改」深刻反映了人類面對自然偉力的渺小與無力,以及由此產生的深沉憂思。

劉基

劉基

劉基,字伯溫,諡曰文成,漢族,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文成縣)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傑出的戰略家、政治家及文學家,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爲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爲:“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啓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