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事君行

· 鄺露
不啞吞炭漆爲癘,殿屎入樑,匍匐入廁。更音易貌心苦悲,良友斷腸,妻不與知。 百年意氣生命促,不斬君衣,何能瞑目。主讎未報白日逋,亮爲國士,安得完膚。 身無完膚仇未報,斬衣流血徒草草。褫仇之魄,以愧二心。 臣命不如,臣心已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啞(yǎ):指啞巴,不能說話。
  • 吞炭:典故名,戰國時,豫讓受知於智伯。後,韓、趙、魏三家合力攻殺智伯。豫讓爲報知遇之恩,矢志復仇。於是漆身爲厲(厲(lì),通「癩」,惡瘡),吞炭爲啞,改變聲音形貌,伺機刺殺趙襄子,事敗而死。
  • 殿屎(xī):愁苦呻吟。
  • 逋(bū):逃亡,逃跑。
  • 褫(chǐ):剝奪。

翻譯

我不做啞巴,像豫讓那樣吞炭讓自己聲音改變,渾身塗漆如同患了惡瘡,在屋樑上愁苦呻吟,爬着進入廁所。改變聲音和容貌,心中滿是悲苦,好友爲此斷腸,妻子也不知情。 人生百年,意氣風發但生命短暫,不斬仇敵之衣,怎能閉目安息。主要的仇人尚未報,白天卻像在逃亡,光明磊落的國士,怎能讓身體完好無損。 身體沒有一處完好,仇恨未報,斬衣流血也只是草草行事。奪取仇敵的魂魄,讓懷有二心之人羞愧。 我的命運如此不如人意,我的心力已經耗盡。

賞析

這首詩用了豫讓吞炭漆身的典故,表達了詩人對復仇的決心和對命運的不甘。詩中描繪了主人公爲了報仇所做出的種種努力和痛苦,以及未能成功報仇的悲憤。整首詩情感強烈,語言生動,通過一系列的形象描寫和情感表達,展現了詩人內心的激盪和掙扎。同時,也反映了在面對困境和仇恨時,人們的無奈和堅定。

鄺露

明末清初廣東南海人,原名瑞露,字湛若。諸生。歷遊廣西、江蘇、浙江間,在桂遍歷諸土司轄地,悉知其山川風土。唐王立於福州,官中書舍人。永曆中,以薦入翰林。清兵破廣州,抱古琴絕食死。工詩善書,有《赤雅》、《嶠雅》等。 ► 2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