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僕詩
罷飲有餘歡,猶爲禮文苦。
回頭視我僕,居然遊太古。
行行復遲遲,一嘆如有睹。
還佩詩囊隨,雙足強能舉。
柴門去時扃,短鑰知何所。
披襟坐石頭,反以咎其主。
忽過花底尋,扶歸倩鄰侶。
問雲飲幾何,餘尊恣儂取。
急搖清油扇,臥與羲皇語。
信惜此僕艱,飢寒以相與。
愧我多困窮,僕也多栩栩。
不見富貴門,如鬼忽如虎。
僕也胡爲乎,蓬窗侍毫楮。
日汲山中泉,殷勤茗爐煮。
大布無完衣,淡葵無餘茹。
夜讀無定時,朝遊無常處。
二十七無妻,依依惟禿麈。
不厭我弟兄,花期日相聚。
爛醉一如泥,安心是貧窶。
每嘆世儒酸,飲以益其腐。
此僕不稱書,側身仰還俯。
不言澆窮愁,不爲悲行旅。
劉阮與李陶,問之孰□愈。
對曰弗如也,題詩吾語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罷飲:停止飲酒。
- 禮文:禮儀規範。
- 太古:最古的時代,這裏指僕人像回到了純樸的古代。
- 行行:走了一段路又一段路。
- 遲遲:行走緩慢的樣子。
- 扃(jiōng):關閉。
- 鑰:鑰匙。
- 披襟:敞開衣襟。
- 咎:怪罪。
- 倩:請,央求。
- 儂(nóng):方言,你。
- 羲皇:伏羲氏,這裏指像伏羲氏時代那樣的閒適自在。
- 栩栩:歡喜自得的樣子。
- 毫楮(chǔ):筆和紙。
- 窶(jù):貧窮。
翻譯
停止喝酒後還有餘歡,但仍然爲禮儀規範所苦。回頭看我的僕人,他居然像遊走在太古時代那般自在。他走走停停,慢慢前行,一聲嘆息好像有所看見。他還佩戴着詩囊相隨,雙腳勉強能擡起。柴門離開時是關閉的,短小的鑰匙不知道在哪裏。他敞開衣襟坐在石頭上,反而怪罪他的主人。忽然經過花叢底下尋找,被扶着回來央求鄰居幫忙。問他喝了多少酒,剩餘的酒隨意你取用。急忙搖動清油扇,躺下來與伏羲氏對話般閒適。確實憐惜這個僕人生活艱難,飢寒交迫卻與我相互陪伴。慚愧我多處於困窘貧窮之中,僕人也大多顯得自得其樂。看不見富貴人家的門,那些人如鬼又似虎。僕人又是爲什麼呢,在蓬草做的窗戶旁侍奉筆和紙。每天從山中汲取泉水,殷勤地爲茶爐煮水。粗布做的衣服沒有完整的,清淡的葵菜也沒有剩餘。夜晚讀書沒有固定的時間,早晨出遊沒有固定的地方。二十七歲了還沒有妻子,只有那禿掃帚相依爲命。不嫌棄和我兄弟相稱,花開的時節每天相聚。喝得爛醉如泥,安心於貧困的生活。常常感嘆世間儒生的迂腐,飲酒反而增加了他們的腐朽。這個僕人不能稱爲書童,側身俯仰。不說是爲了澆滅窮困憂愁,也不是爲了悲嘆旅途艱辛。劉伶、阮籍與李白、陶潛,問他誰更好。回答說都不如,題詩告訴你。
賞析
這首詩以僕人的生活狀態和態度爲切入點,反映了詩人對社會現實和人生的思考。詩中通過對僕人樸素、自在生活的描寫,與富貴人家的虛僞和腐化作對比,表達了對世俗的不滿和對純真、自然的嚮往。同時,也透露出詩人自身的困窘和對生活的無奈,但又在貧困中尋找着一份安心和樂趣。整首詩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富有生活氣息,通過對僕人形象的塑造,傳達了一種獨特的人生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