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季常同汪公幹過予新居錫爾樓用季常韻

首夏清和葉舜薰,梯樓還得共論文。 沈珠浦上鵬風起,越井岡前雁趐分。 三徑逢迎多散客,一時交誼總憐君。 籠鵝舊帖傳青李,闢蠹殘編拂綠芸。 白社比來增氣色,潢池今喜息妖氛。 賓筵倒屣迎王粲,海嶠題書似陸雲。 蒲俎自應殊臭味,荼槍還欲鬥奇芬。 巡檐淅瀝詩初就,下箸稀疏酒半醺。 行旅莫深流落感,竹西詞客本同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首夏:夏季的第一個月,即農曆四月。
  • 清和:農曆四月的別稱。
  • 葉舜薰:或爲人名。「薰」(xūn),香草名,也泛指花草的香氣。
  • 梯樓:登上高樓。
  • 沈珠浦:地名,傳說中盛產寶珠的地方。
  • 鵬風:大鵬展翅颳起的旋風,喻指奮發有爲的力量。
  • 越井崗:地名。
  • 雁趐(chì)分:像大雁的翅膀分開,比喻分別。
  • 三徑:指歸隱者的家園或是院子裏的小路。
  • 逢迎:迎接,接待。
  • 散客:閒散的客人。
  • 交誼:交情,友誼。
  • 籠鵝:指書法高超,出自王羲之的故事。
  • 舊帖:舊的字帖。
  • 青李:李子的一種,此處可能指代一種禮物或友情的象徵。
  • 闢蠹(dù):驅除書蟲。
  • 殘編:殘缺不全的書籍。
  • 綠芸:一種香草,可用來防蠹。
  • 白社:借指隱士或隱士所居之處。
  • 潢(huáng)池:此處指叛亂。
  • 妖氛:不祥的氣氛,指災禍或叛賊。
  • 倒屣(xǐ):急於迎客,把鞋穿倒。
  • 王粲: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此處喻指有才華的客人。
  • 海嶠(qiáo):海邊的山嶺,指邊遠地區。
  • 陸雲:西晉文學家,與兄陸機齊名,此處喻指在邊遠地區有才華的人。
  • 蒲俎(zǔ):蒲草做的祭器,指粗陋的食物。
  • 荼槍:兩種植物,可入藥,此處比喻兩種事物相互競爭。
  • 淅瀝(xī lì):形容雨聲或輕微的風、雨等的聲音。
  • 倒屣:急於迎客,把鞋穿倒。
  • 行旅:旅客。
  • 竹西:揚州的代稱。

翻譯

農曆四月天氣清和如葉舜薰一般美好,我們登上高樓一起討論文章。在沈珠浦上彷彿有鵬鳥展翅颳起的風,在越井岡前像大雁的翅膀般分別。在我的家園迎接了許多閒散的客人,一時間的交情我總是很珍惜你。像王羲之那樣的書法舊帖傳遞着如青李般的情誼,驅除書蟲的殘編書籍旁有綠芸香草拂動。隱士所居之處近來增添了不少氣色,叛亂之地如今很高興能平息災禍的氣氛。賓客的筵席上像迎接王粲一樣倒穿着鞋熱情相迎,在邊遠地區題字的人像陸雲一樣。蒲草做的祭器自是有特別的味道,荼槍兩種植物還想爭鬥誰更芬芳。在屋檐下巡走,淅淅瀝瀝的雨聲中詩剛剛寫成,拿起筷子吃着東西,酒喝到半醉。出行的旅客不要深陷流落他鄉的感傷之中,揚州的文人墨客本來就是一羣人。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與友人在新居相聚的情景,以及當時的環境和氛圍。詩的開頭通過描寫首夏的清和,爲全詩營造了一個美好的氛圍。接着描述了與友人在梯樓共論文的場景,以及周圍的環境和分別的情景,表現出對友情的珍視。詩中還提到了在新居接待客人,以及與友人的交誼,展現了一種閒適的生活態度。同時,詩中也提到了一些文化典故和象徵,如籠鵝舊帖、白社等,增加了詩的文化內涵。後面描寫了筵席上的熱情款待,以及對自然景物和事物的描繪,如蒲俎、荼槍等,使詩更加生動形象。最後,詩以不要有流落之感,揚州的文人墨客本是同羣作結,表達了一種豁達樂觀的情感。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將友情、自然、文化等元素融合在一起,展現了作者的文學才華和情感世界。

黎民表

明廣東從化人,字惟敬,號瑤石山人。黎貫子。黃佐弟子。以詩名,與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趙用賢稱“續五子”。亦工書畫。嘉靖舉人。選入內閣,爲制敕房中書舍人,出爲南京兵部車駕員外郎。萬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參議。有《瑤石山人稿》、《養生雜錄》、《諭後語錄》。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