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潘司空

行水司空舊擅名,紫宸飛疏報功成。 揚旌五嶺烽初熄,轉粟重溟浪不驚。 臥治未須論汲黯,傳經終是待匡衡。 掃門無復窺東閣,高倚羅浮夢月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行水:巡視治水之事。
  • 司空:古代官名,主管水利等工程。(「司」讀「sī」)
  • 擅名:享有名聲。
  • 紫宸:宮殿名,借指皇宮。
  • 飛疏:飛速上奏的奏疏。
  • 揚旌:高舉軍旗,這裏指出徵。(「旌」讀「jīng」)
  • 五嶺:在湖南、江西南部和廣西、廣東北部交界處的越城嶺、都龐嶺(一說揭陽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的總稱。
  • 轉粟:運輸糧食。
  • 重溟:指大海。(「溟」讀「míng」)
  • 臥治:指政事清簡,無爲而治。
  • 汲黯:西漢名臣,以直言敢諫著稱,曾主張無爲而治。
  • 傳經:傳授經學。
  • 匡衡:西漢經學家,以善於解說《詩經》聞名。
  • 掃門:此處指求謁權貴。
  • 東閣:指宰相招致、款待賓客的地方。
  • 羅浮:山名,在廣東省博羅縣境內。
  • 月卿:朝廷的貴官。

翻譯

您這負責巡視治水的司空向來享有盛名,向皇宮飛速上奏的疏文中稟報了功業的完成。在五嶺高舉軍旗出征,烽火剛剛熄滅,往大海運輸糧食,波浪也未起驚擾。無爲而治倒不必去說汲黯,而傳授經學終究是等待着像匡衡這樣的人。我不再去求謁權貴,高倚着羅浮山,夢中思念着朝廷的貴官。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寄給潘司空的,對潘司空的功績進行了讚揚。詩中先寫潘司空在治水和軍事方面的成就,如「行水司空舊擅名,紫宸飛疏報功成」「揚旌五嶺烽初熄,轉粟重溟浪不驚」,表現出他的能力和功績。接着,詩人提到治理政事和傳授經學,用汲黯和匡衡作比,暗示潘司空在這方面也有一定的才能和潛力。最後兩句表達了作者自己的心境,不再去追求權貴,而是寄情于山水,同時也透露出對朝廷貴官的思念。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開闊,通過對潘司空的讚美,反映了作者對有能之士的敬重和對政治的關注。

黎民表

明廣東從化人,字惟敬,號瑤石山人。黎貫子。黃佐弟子。以詩名,與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趙用賢稱“續五子”。亦工書畫。嘉靖舉人。選入內閣,爲制敕房中書舍人,出爲南京兵部車駕員外郎。萬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參議。有《瑤石山人稿》、《養生雜錄》、《諭後語錄》。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