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潘少承黃幼章過天寧寺訪蔡山人子耕

雙林持鉢老應慵,尊酒惟便對雪峯。 丈室煙花連小苑,夾城雲日遞疏鍾。 相期祗有青精飯,卜築先留白鶴蹤。 去住空門應不礙,肯論歧路各西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雙林:借指釋迦牟尼涅槃處。
  • 持鉢(bō):佛教語,指僧人持鉢以化緣。
  • 尊酒:杯酒。
  • 雪峯:這裏指山峯。
  • 丈室:指斗室,形容房間狹小。
  • 煙花:泛指綺麗的春景。
  • 小苑:小花園。
  • 夾城:兩邊築有高牆的通道。
  • 雲日:雲和日。
  • :傳送。
  • 疏鍾:稀疏的鐘聲。
  • 相期:期待,相約。
  • 青精飯:一種用南燭葉染米制成的飯,道家認爲久食可以強身延年。
  • 卜築:擇地建築住宅,這裏指隱居。

翻譯

在這雙林寺中,年老的僧人持鉢化緣或許已變得慵懶,唯有杯酒相伴,面對着那皚皚雪峯。 小小的禪室中,春景與小苑相連,夾城之中,雲和日下,稀疏的鐘聲不斷傳來。 我們期待的只有那具有延年益壽之效的青精飯,想要隱居的話,也需先留下那象徵着祥瑞的白鶴的蹤跡。 無論是選擇遁入空門,還是留在塵世,都不應有阻礙,又何必去計較那人生道路上的分別,各自走向西東。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與友人拜訪蔡山人子耕的情景,詩中通過對天寧寺環境的描寫,如「丈室煙花連小苑,夾城雲日遞疏鍾」,營造出一種寧靜、清幽的氛圍。同時,詩中也表達了對世事的一種超脫態度,如「去住空門應不礙,肯論歧路各西東」,體現了詩人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將自然景色與詩人的情感融爲一體,給人以一種寧靜、祥和的美感。

黎民表

明廣東從化人,字惟敬,號瑤石山人。黎貫子。黃佐弟子。以詩名,與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趙用賢稱“續五子”。亦工書畫。嘉靖舉人。選入內閣,爲制敕房中書舍人,出爲南京兵部車駕員外郎。萬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參議。有《瑤石山人稿》、《養生雜錄》、《諭後語錄》。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