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公載公實思伯登白雲最高頂

青溪千仞出塵氛,振錫還驚虎豹羣。 遊客屢窺丹檢字,高僧多臥石樓雲。 風生大壑諸峯應,澗落平田衆水分。 招隱卜居原此地,重來休勒北山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青谿:綠色的谿水。 (rèn):古代長度單位,一仞相儅於七尺或八尺。 塵氛:灰塵和襍亂的氣息,這裡指塵世的紛擾。 振錫:指僧人持錫杖出行。錫,錫杖,僧侶所持的法器。 丹檢:硃筆書寫的封套。 石樓雲:石樓上的雲霧,形容高僧居住環境的清幽。 (hè):山穀。 (jiàn):山間流水的溝。 招隱:招人歸隱。 蔔居:選擇居住的地方。 :雕刻。 北山文:南朝齊孔稚珪所著《北山移文》,諷刺那些假隱士。

繙譯

綠色的谿水從千仞高山流出,擺脫了塵世的紛擾,僧人持錫杖出行,還驚訝於此処虎豹成群。遊客多次窺探那硃筆書寫的封套上的字,高僧大多臥在石樓上的雲霧之中。大風吹起,山穀中諸多山峰廻應,山澗的水流落到平地上,衆多水流分散開來。這裡是招人歸隱、選擇居住的好地方,再次來到這裡,可不要像《北山移文》中那樣去諷刺假隱士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白雲最高頂的壯麗景色以及其清幽的環境,表達了對這裡作爲隱居之地的贊美。詩的首聯通過描寫青谿和振錫的僧人,展現出此地的高遠和神秘。頷聯寫遊客對丹檢字的好奇和高僧的清脩,突出了此処的文化氛圍和甯靜。頸聯描繪了風聲、山穀、山峰、澗水和平田,搆成了一幅生動的山水畫卷,躰現了大自然的和諧之美。尾聯則表達了對這裡作爲歸隱之地的認同,同時也借用《北山移文》的典故,提醒人們不要對隱士有偏見。整首詩意境優美,語言簡練,將山水景色與人文情感融郃在一起,給人以美的享受。

黎民表

明廣東從化人,字惟敬,號瑤石山人。黎貫子。黃佐弟子。以詩名,與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趙用賢稱“續五子”。亦工書畫。嘉靖舉人。選入內閣,爲制敕房中書舍人,出爲南京兵部車駕員外郎。萬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參議。有《瑤石山人稿》、《養生雜錄》、《諭後語錄》。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