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同左漁起黃虞六飲徐州殷秀才家秀才曾糾集義兵殺平妖賊

禿袖豪歌青夜寒,燭花重剪照闌干。 尊前緣酒澆胸進,腰下青銅蝕血看。 馬影路傍霜氣重,雞聲河上月光殘。 明朝又上長安道,細認鬚髯好跨鞍。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禿袖:這裏指衣袖寬大且不整。
  • 闌干:欄杆。(「闌」讀音:lán)
  • 尊前:在酒樽之前,指酒席上。
  • 緣酒:順着酒意,藉着酒勁。
  • 澆胸:洗滌心胸,這裏指暢快飲酒後的感受。
  • 青銅:指劍。銅鏡也常用青銅製作,此處結合詩意,理解爲劍更爲合適。
  • 蝕血:沾着血跡。
  • 長安道:去往京城的道路,這裏借指遠大的前程或追求的目標。
  • 鬚髯:鬍鬚。(「髯」讀音:rán)

翻譯

夜晚寒冷,我穿着寬大的衣袖盡情高歌,重新修剪燭花,照亮欄杆。在酒席上順着酒勁暢快飲酒,洗滌心胸,腰間的青銅劍沾着血跡,看着令人心驚。道路旁馬的影子在濃重的霜氣中若隱若現,河面上雞聲啼叫,月光漸漸暗淡。明天又要踏上前往京城的道路,仔細辨認,要好好地跨上馬鞍,展現出豪邁的氣概,那濃密的鬍鬚正是我的標誌。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豪邁的場景。詩人在寒冷的青夜中盡情豪歌,通過「禿袖豪歌」「燭花重剪」等細節,展現出一種不羈的氛圍。酒席上飲酒暢快,而腰間帶血的青銅劍則暗示了主人公的英勇經歷。「馬影」「霜氣」「雞聲」「月光」等景象的描寫,烘托出一種清冷而又富有張力的氛圍。最後兩句表達了詩人對未來的期待和決心,展現出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整首詩以豪邁奔放的筆調,刻畫了一個充滿英雄氣概的形象,同時也透露出詩人對人生的追求和對未來的信心。

黎遂球

明廣東番禺人,字美周。天啓七年舉人。再應會試不第。善詩、古文,工畫山水。崇禎中,陳子壯薦遂球爲經濟名儒,以母老不赴。明亡,方應陳子壯薦,爲南明隆武朝,兵部職方司主事,提督廣東兵援贛州,城破殉難。諡忠憫。有《蓮鬚閣詩文集》。 ► 5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