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門三月三日李灌溪老師招同顧端木陸起頑徐孟博簡伯葵集雙河庵即席贈起頑予將南還
漢庭前席尚相求,燕市狂歌半倦遊。
馬上新傳陸生語,龍門慚附李膺舟。
香塵綺月三千里,弱柳嬌鶯十二樓。
回首自憐消渴甚,羨君酬唱動皇州。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都門:京城的城門,這裏代指京城。
- 前席:古人席地而坐,前席指在坐席上向前移動,形容被對方的話所吸引。
- 燕市:古代燕國的國都,此處借指京城。
- 倦遊:厭倦於行旅生涯或遊覽已倦。
- 陸生語:指陸賈的言論,陸賈是漢初政論家、辭賦家,這裏借指有才學的言論。
- 龍門:比喻聲望高的人的府第。
- 李膺(yīng)舟:比喻爲知己者所重,同舟共濟。
- 香塵:芳香之塵,多指女子之步履而起者。
- 綺月:美好的月光。
- 消渴:中醫學病名,這裏指對某事的渴望和嚮往。
翻譯
在京城的三月三日,李灌溪老師邀請我同顧端木、陸起頑、徐孟博、簡伯葵在雙河庵相聚。當場贈詩給陸起頑,而我將要南下。 朝堂上還在尋求賢才,在京城縱情高歌,我已有些厭倦漂泊。在馬上新傳出陸起頑如陸生般的才學言論,我慚愧能夠附於如李膺般有聲望之人的船上。京城中芳香的塵土、美好的月光綿延三千里,柔弱的柳樹、嬌美的黃鶯在那十二樓間。回頭看自己,可憐對某種事物的渴望如此之深,羨慕您在京城的酬唱活動能驚動整個皇城。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京城與友人相聚的情景,以及自己內心的感受。詩中通過「漢庭前席尚相求」表達了對朝廷求賢的期望,同時「燕市狂歌半倦遊」又透露出作者對漂泊生活的一絲疲憊。「馬上新傳陸生語,龍門慚附李膺舟」用典故表現了對友人陸起頑才學的讚賞以及自己的自謙。「香塵綺月三千里,弱柳嬌鶯十二樓」則描繪了京城的繁華美景。最後「回首自憐消渴甚,羨君酬唱動皇州」,作者回首自身,表達了對某種事物的渴望,同時對友人在京城的文學活動表示羨慕。整首詩用典恰當,意境優美,情感豐富,既展現了京城的風貌,又抒發了作者的複雜心情。
黎遂球
明廣東番禺人,字美周。天啓七年舉人。再應會試不第。善詩、古文,工畫山水。崇禎中,陳子壯薦遂球爲經濟名儒,以母老不赴。明亡,方應陳子壯薦,爲南明隆武朝,兵部職方司主事,提督廣東兵援贛州,城破殉難。諡忠憫。有《蓮鬚閣詩文集》。
► 5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