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俞公輓歌

淮甸曾專席,邊庭舊倚烽。 勞深蘇屬國,名重鄭司農。 末路收奇駿,中原失臥龍。 感恩門下客,絮酒阻扶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淮甸(huái diàn):指淮河流域。
  • 專席:單獨的席位,這裏指受到特別的重視和禮遇。
  • 邊庭:邊疆。
  • 倚烽:依靠烽火,指守衛邊疆。
  • 蘇屬國:指蘇武,曾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堅持不屈,後被釋放回國,官拜典屬國。這裏以蘇武比司徒俞公,讚揚他的堅韌和忠誠。
  • 鄭司農:指鄭衆,東漢經學家,曾官至大司農,以學識淵博著稱。此處以鄭司農比司徒俞公,稱讚他的學問和聲望。
  • 末路:指晚年、臨終。
  • 奇駿:傑出的人才,這裏指司徒俞公。
  • 臥龍:本指諸葛亮,這裏也是喻指司徒俞公,強調他的傑出才能和重要地位。
  • 門下客:指門客,這裏是詩人自指。
  • 絮酒:表示薄酒祭奠。
  • 扶筇(qióng):拄着竹杖。

翻譯

在淮河流域曾受到特別的禮遇,在邊疆也一直依靠烽火守衛。 付出的辛勞深厚如蘇武般的忠誠,名聲的厚重如同鄭司農般淵博。 在人生的末路收服了傑出的人才,然而中原卻失去了如臥龍般的人物。 我作爲感恩的門下客,薄酒祭奠卻因阻礙無法拄着竹杖前往。

賞析

這首詩是一首輓歌,用以悼念司徒俞公。詩的首聯描述了俞公曾在淮河流域受到重視,以及在邊疆守衛的功績。頷聯通過將俞公比作蘇武和鄭衆,讚揚了他的忠誠和學識。頸聯表達了對俞公去世的惋惜,認爲他是難得的傑出人才,他的離去是中原的巨大損失。尾聯則寫出了詩人作爲俞公的門客,想要前去祭奠卻受到阻礙,只能以薄酒表達感恩和哀思。整首詩情感真摯,通過用典和對比的手法,突出了俞公的偉大形象和詩人對他的深切懷念。

黎民表

明廣東從化人,字惟敬,號瑤石山人。黎貫子。黃佐弟子。以詩名,與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趙用賢稱“續五子”。亦工書畫。嘉靖舉人。選入內閣,爲制敕房中書舍人,出爲南京兵部車駕員外郎。萬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參議。有《瑤石山人稿》、《養生雜錄》、《諭後語錄》。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