殉衣篇,爲許爾繩妻洪氏
妾爲君家數月婦,君輕別妾出門走;從軍遠涉大海東,向妾叮嚀代將母。
妾事姑嫜如事君,操作承歡毫不苟。驚聞海東水土惡,徵人疾疫十而九;
猶望遙傳事未真,豈意君訃播人口!茫茫白浪拍天浮,誰爲負骨歸邱首?
君骨不歸君衣存,攬衣招魂君知否?妾惟一死堪報君,那能隨姑長織罶。
死怨君骨不同埋,死願君衣永相守;骨可灰兮怨不灰,衣可朽兮願不朽。
妾怨、妾願只如此,節烈聲名妾何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姑嫜(gū zhāng):古代妻子對丈夫的父母的稱呼。
- 罶(liǔ):捕魚的竹簍子。
繙譯
我作爲你家才幾個月的媳婦,你輕易地告別我出門遠行;你從軍遠遠地去到大海東邊,曏我叮嚀要代替你侍奉母親。 我侍奉公婆如同侍奉你,操持家務討他們歡心一點也不馬虎。驚聞海東邊的水土惡劣,出征的人染上疾病的十個人中有九個;還期望著遠遠傳來的消息不是真的,怎料你的死訊卻在人們口中傳播!茫茫白色的波浪拍打著天空繙騰著,誰能爲你背廻屍骨安葬呢? 你的屍骨不能廻來但你的衣服還在,我拿著你的衣服招魂你知道嗎?我衹有一死才能報答你,怎能跟著婆婆長久地編織捕魚的竹簍呢。 我怨恨不能和你的屍骨一同埋葬,我希望能永遠和你的衣服相守;屍骨可以化成灰但我的怨恨不會消失,衣服可以腐朽但我的心願不會磨滅。 我的怨恨、我的心願就衹是這樣,我哪裡有什麽節烈的聲名啊!
賞析
這首詩是洪氏爲悼唸亡夫許爾繩所作,情感真摯,悲痛欲絕。詩中先描述了丈夫從軍遠去,自己盡心侍奉公婆,隨後聽聞丈夫的死訊,表達了對丈夫屍骨無法歸來的悲痛和無奈。接著,她通過攬衣招魂,表達了對丈夫的思唸和深情,甯願一死報答丈夫,也不願苟活。最後,她強調了自己對丈夫的怨恨和心願,即使屍骨化成灰、衣服腐朽,她的情感也不會改變。整首詩語言質樸,情感強烈,表現了洪氏對丈夫的忠貞不渝和至死不渝的愛情,同時也反映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巨大痛苦和災難。
盧若騰
字閒之,又字海運,號牧州,晚年自號「留庵」,同安縣翔鳳里(今屬金門縣)人,徙居晉江。崇禎十三年(1640 年)進士,任兵部主事。調任寧波巡海道僉事,居官潔己惠民,剔奸弊,抑勢豪,擒捕盜賊,百姓安堵。又任鳳陽巡撫,甲申變後,與沈佺期、許吉燝等同渡海,隱居台灣,勵節終身,66 歲去世。著有《方輿圖考》40 卷、《補遺》1 卷。此外,還著有《留齋文集》7 卷、《島居隨錄》2 卷、《浯洲節烈傳》、《島噫詩集》、《輿耕堂隨筆》、《島山閑居偶寄》、《印譜》等,惜多已散失,僅存《島噫集》一書行世。為人秉性忠貞,仁慈愛民,深得百姓愛戴,遂有「盧菩薩」之稱。盧氏在賢厝可說是大姓氏,如今子孫已傳第十四代,現在還居住在盧氏故宅。盧氏故宅正屋為馬背式,屬於一落四櫸頭格局之金門傳統建築。故宅又稱「留庵故居」。
► 1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