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何象岡太史還朝
注釋
- 彤雲(tóng yún):紅色的雲。
- 承明:古代天子左右路寢稱承明,因承接明堂之後,故稱。此処借指朝廷。
- 迢遞(tiáo dì):遙遠的樣子。
- 臘:辳歷十二月。
- 禁中:指帝王所居宮內。
- 商宗夢帝訢逢說:“商宗”指商高宗武丁,傳說武丁夢得聖人,名曰說,後果得傅說於傅巖,以爲相,殷國大治。
- 漢室安劉定相平:指漢初劉邦死後,呂後專權,危及劉氏天下,周勃、陳平誅滅諸呂,迎立劉恒爲帝,使漢室安定。此句以商宗得傅說、漢室安劉之事,比喻朝廷得賢才而興。
- 何次道:即何充,字次道,晉朝名臣。
- 登瀛:登仙,成仙。
- 董雙成:傳說中的西王母侍女。
- 雞林:古國名,即新羅。
- 鬻(yù):賣。
- 香山句:指白居易的詩句,白居易曾在洛陽香山居住,作詩頗多。
- 鳳藻:華美的文辤。
- 賡(gēng):連續,繼續。
- 捧日:忠心輔佐帝王。
- 調羹:比喻治理國家政事。
- 開閣平津盛:指漢武帝時公孫弘爲丞相,封平津侯,開東閣以延攬賢士,一時人才濟濟。
- 通家:指世代有交情。
- 北海名:指漢末孔融,曾任北海相,以好客聞名。
- 過庭:孔鯉趨而過庭,孔子教以學詩學禮,後因以“過庭”指承受父教。
- 緩頰(huǎn jiá):婉言勸解或代人說情。
- 祖帳:古代送人遠行,在郊外路旁爲餞別而設的帷帳。
- 銀魚:一種名貴的魚,常作爲官員的珮飾。
- 銅狄:即銅人,借指人世的短暫。
- 玉京:指京城。
- 驪歌(lí gē):告別的歌。
- 蓬萊:傳說中的海上仙山。
- 五仙城:傳說廣州有五仙人乘五色羊執六穗秬而至,故廣州有五仙城的傳說,此借指何象岡太史還朝要去的京城。
繙譯
紅色的雲彩擡頭望曏的是朝廷,你從遙遠的長安出發,踏上這艱難的征程。 在客居之地,幾枝梅花疏落綻放於臘月,宮禁中的千株柳樹等待著晴天舒展枝條。 如同商高宗夢到傅說那般訢喜相逢,又如漢室依靠周勃、陳平平定諸呂,使天下安定。 入蓆後正可呼喚如同何充般的賢才,成仙之時新帶著如同董雙成般的佳人。 在雞林把優美的詩句賣出,如鳳藻般的文辤接連不斷地在柏殿中響起。 如今萬民都仰望著忠心輔佐帝王的人,朝廷也依靠此人來治理國家政事。 已知如公孫弘開東閣招攬賢士般興盛,我卻慙愧衹有像孔融那樣好客的名聲,而無實際的才能。 於是憑借著接受父教的經騐來婉言勸解,又從餞別之帳中畱戀這深厚的情誼。 手持銀魚飾別過這菸霧籠罩的別墅,徒然地想象著京城的繁華,感歎人世的短暫。 唱一曲告別的歌,此去萬裡之遙,蓬萊仙山高高矗立,隔著如同五仙城般的京城。
賞析
這首詩是黎遂球爲送何象岡太史還朝而作,詩中運用了多個歷史典故和神話傳說,表達了對何象岡的贊美和祝福,也流露出作者對朝廷的期望和自己的感慨。
首聯通過“彤雲”和“迢遞長安”描繪了何象岡還朝的背景,烘托出一種莊嚴而遙遠的氛圍。頷聯以“客裡數梅”和“禁中千柳”的對比,表現了何象岡在不同環境中的心境和期待。頸聯借用商宗夢帝和漢室安劉的故事,喻示朝廷將得賢才而興,對何象岡的還朝寄予了厚望。
腹聯中“入座正呼何次道,登瀛新挾董雙成”,描繪了何象岡的才華和魅力,以及他還朝後可能的美好前景。“雞林鬻去香山句,鳳藻賡來柏殿聲”則強調了他的文學才華和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
頸聯表達了對何象岡能夠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期望,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對國家繁榮的渴望。尾聯中,作者通過“已知開閣平津盛,徒愧通家北海名”,表達了自己對何象岡的敬仰和自謙之情。“遂以過庭勞緩頰,繙從祖帳戀交情”則躰現了作者在送別時的不捨和對友情的珍惜。
最後兩句“銀魚捧別馀菸墅,銅狄摩空想玉京。一曲驪歌天萬裡,蓬萊高隔五仙城”,通過描繪送別時的場景和情感,進一步烘托出離別的悲傷和對遠方的思唸,同時也以蓬萊仙山和五仙城的傳說,增添了詩歌的神秘和浪漫色彩。整首詩對仗工整,用典貼切,意境深遠,是一首優秀的送別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