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烽煙:烽火臺報警之煙。比喻戰爭或戰亂。(「烽」,讀音:fēng)
- 郭隗臺:指招良才的地方。相傳戰國燕昭王築臺,置千金於臺上,以招納天下賢士。
- 北闕:古代宮殿北面的門樓。是臣子等候朝見或上書奏事之處。
- 風雲:比喻變幻動盪的局勢。
- 玉樹:神話傳說中的仙樹。這裏喻指優秀的文學作品。
- 椒花頌酒杯:《晉書·列女傳·劉臻妻陳氏》:「劉臻妻陳氏者,亦聰辨能屬文,嘗正旦獻《椒花頌》。」後常用以指春節之頌詞。
- 賜金:賞賜金錢。
- 計吏:古代州郡掌簿籍並負責上計的官員。
- 周南留滯:出自《史記·太史公自序》:「是歲,天子始建漢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滯周南,不得與從事。」後常用來指有才德的人得不到升遷或重用。
翻譯
戰亂之後沒想到老朋友會前來,我們握手一同登上郭隗臺。 宮殿北面的局勢變幻,雙劍仍在;西山的蒼翠景色,讓人雙目爲之一開。 等待着能夠寫出如玉樹般優秀的詞賦,暫且對着椒花飲酒作頌詞。 聽聞朝廷賞賜金錢給了許多計吏,而我卻像太史公留滯周南一樣,雖有才華卻得不到重用。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在戰亂後與友人相聚時所作,表達了對時事的感慨和自身處境的無奈。首聯通過「烽煙」點明背景,「故人來」「同登郭隗臺」則表現出與友人相聚的喜悅和對招攬賢才的期盼。頷聯寫北闕的風雲變幻和西山的蒼翠美景,形成一種對比,暗示了外界局勢的不穩定和內心對美好景色的嚮往。頸聯表達了對文學創作的追求和對節日的慶祝,同時也透露出一絲對現實的逃避。尾聯則借「賜金多計吏」和「周南留滯」的對比,抒發了自己懷才不遇的苦悶。整首詩情感複雜,既有對友情的珍視,又有對時局的憂慮和對自身命運的感慨,意境深遠,語言優美。
黎民表
明廣東從化人,字惟敬,號瑤石山人。黎貫子。黃佐弟子。以詩名,與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趙用賢稱“續五子”。亦工書畫。嘉靖舉人。選入內閣,爲制敕房中書舍人,出爲南京兵部車駕員外郎。萬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參議。有《瑤石山人稿》、《養生雜錄》、《諭後語錄》。
► 1596篇诗文
黎民表的其他作品
- 《 送陸參藩 》 —— [ 明 ] 黎民表
- 《 馮方二方伯召飲滕王閣同餘憲使德甫集 》 —— [ 明 ] 黎民表
- 《 和端州太守王君宗魯七星巖二十景詩石室龍牀 》 —— [ 明 ] 黎民表
- 《 同潘少承黃幼章過天寧寺訪蔡山人子耕 》 —— [ 明 ] 黎民表
- 《 將至南浦先寄楊姚安懋功 》 —— [ 明 ] 黎民表
- 《 天華精舍小集贈龐太守 》 —— [ 明 ] 黎民表
- 《 同文壽承李伯承郭次甫吳約卿夜集思伯館得陽字 》 —— [ 明 ] 黎民表
- 《 送管建初 》 —— [ 明 ] 黎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