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司馬曾公總憲南粵

典午聲華際盛時,雲霄玉立見奇姿。 平羌屢獻西川捷,降敵重看上谷碑。 劍舄幾回依北闕,簡書今日重南陲。 六朝襟帶江山在,莫忘登樓遠寄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典午:「典」和「司」同義,「午」和「馬」(馬)同義,「典午」暗指司馬,這裏指晉朝(這裏是用晉朝暗指明朝)。
  • 聲華:聲譽榮耀。
  • 際盛時:正處於強盛的時期。
  • 雲霄玉立:形容人像美玉立於雲霄之上,喻指風姿出衆。
  • 奇姿:非凡的姿態。
  • 平羌:古代的一個地名,這裏指的是在西部地區取得勝利。
  • 西川捷:在西川取得的捷報。
  • 降敵:使敵人投降。
  • 上谷碑:在上谷這個地方立下的功績碑,這裏用以讚揚功績。
  • 劍舄(xì):劍和鞋,代指官員。
  • 北闕:古代宮殿北面的門樓,是臣子等候朝見或上書奏事之處,後用爲宮禁或朝廷的別稱。
  • 簡書:古代用以記事的竹片,這裏指文書命令。
  • 南陲(chuí):南方邊境。
  • 六朝:指歷史上在南京建都的六個朝代(東吳、東晉、宋、齊、梁、陳)。
  • 襟帶江山:形容地勢優越,如同衣襟和衣帶般環繞着江山。

翻譯

在晉朝(這裏實際指明朝)聲譽榮耀正值強盛之時,您如美玉立於雲霄之上,展現出非凡的風姿。在西部多次傳來戰勝的捷報,使敵人投降,功績之重可看上谷碑。您曾多次在朝廷爲官(北闕代指朝廷),如今又接到文書命令要重視南方邊境之事。六朝時期的優越地勢與江山依然存在,別忘了登上高樓時給我寄來遠方的詩篇。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黎民表送司馬曾公去南粵總憲時所寫。詩的首聯通過「典午」(用晉朝暗指明朝)來點明時代背景,盛讚司馬曾公的風姿和聲譽。頷聯描述了他在西部地區的赫赫戰功,以「平羌」「西川捷」「降敵」「上谷碑」等詞,突出了他的軍事才能和功績。頸聯則敘述了他曾在朝廷任職,如今又要前往南方邊境,體現了他的重任在肩。尾聯提到六朝時期的江山地勢,希望司馬曾公在那裏不要忘記寄詩交流,蘊含着作者對友人的思念和期待。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宏大,既讚揚了友人的才華和功績,又表達了對友人的深厚情誼和祝福。

黎民表

明廣東從化人,字惟敬,號瑤石山人。黎貫子。黃佐弟子。以詩名,與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趙用賢稱“續五子”。亦工書畫。嘉靖舉人。選入內閣,爲制敕房中書舍人,出爲南京兵部車駕員外郎。萬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參議。有《瑤石山人稿》、《養生雜錄》、《諭後語錄》。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