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影搖紅 · 其六賦德清縣圃古紅梅
莓鎖虹樑,稽山祠下當時見。橫斜無分照溪光,珠網空凝遍。姑射青春對面。駕飛虯、羅浮路遠。千年春在,新月苔池,黃昏山館。
花滿河陽,爲君羞褪晨妝茜。雲根直下是銀河,客老秋槎變。雨外紅鉛洗斷。又晴霞、驚飛暮管。倚闌祗怕,弄水鱗生,乘東風便。
拼音
所属合集
注釋
燭影搖紅:詞牌名。《能改齋漫錄》卷十六“王都尉(詵)有《憶故人》詞,徽宗喜其詞意,猶以不丰容宛轉爲恨,遂令大晟府(徽宗所置音樂研究創作機關)別撰腔。周美成(邦彥)增損其詞,而以句首爲名,謂之《燭影搖紅》雲。”王詞原爲小令,五十字,前片兩仄韻,後片三仄韻。周作演爲慢曲,《夢窗詞集》入“大石調”。九十六字,前後片各九句五仄韻。
賞析
“德清縣圃古紅梅”,詞人在其《賀新郎·爲德清趙令君賦小垂虹》詞中也提到過“但東閣、官梅清瘦”,可以互爲參照。此係詞人晚年重遊德清之作。
“莓鎖”兩句。言德清縣縣圃內有株年代久遠盤旋如虹入天的紅梅樹,樹身上長滿了斑剝的莓苔。由此,詞人想起:我在紹興城外稽山下禹王殿見到的正樑,恐怕就是這種梅樹做的吧。“橫斜”兩句,嘆梅樹之無人賞識。言梅樹栽在縣圃中,無法使它像“疏影橫斜水清淺”似的受到詩人們的賞識,滿樹花蕊似珠網般的遍佈枝梢,卻獨自在縣圃內放香,沒有人前來欣賞。《賀新郎·爲德清趙令君賦小垂虹》也說到:“東閣官梅清瘦”,喻清高落魄之人遭受冷落,這裏也是一語雙關,以梅喻人。“姑射”兩句,贊紅梅樹。言其實這株古老的紅梅樹鬱鬱蔥蔥可以與姑射山上的仙樹相媲美;其蒼老的枝幹彷彿可以化爲虯龍,駕乘它去遙遠的羅浮山。“姑射”,“羅浮”皆古之仙山名。“千年”三句,點題中一“古”字,並寫梅樹四周及遠處景色。此言紅梅樹的樹齡估計已經有“千年”之數,然而樹木蔥鬱,青春猶存。梅樹旁有一彎新月型的池塘,水面上蒼苔青碧;黃昏時分,從樹下眺望,隱約可看到牆外遠處山上的小館舍。
“花滿”兩句贊花。“花滿河陽”句,用“晉潘岳爲河陽縣宰時,在縣中遍植桃花,舉世傳爲美談”的典故。說是河陽縣滿城桃花,在紅梅花的對比下,將黯然失色,自愧不如,羞得消失了它們的紅顏色。“蒨”即紅色。“雲根”兩句,以誇張手法譽樹。言樹旁流入小水池的溪流彷彿是從山上流下來的“銀河”水,所以詞人覺得這株老梅樹恐怕就是仙人乘之而來後,被遺忘在這裏的仙筏變成的。“雨外”兩句,嘆花遭殘。言春雨瀟瀟樹上的紅梅花將會被淋去顏色,晴天轉暖後又將落盡了殘留在枝上的花萼。此雖自然規律,但由多情的詞人看來,仍覺傷感。“倚闌”三句,呼應首句。此言詞人倚欄凝望古梅樹,突生遐想:如果梅樹沾上了水,恐怕也會像禹廟梅樑那樣化作虯龍,乘東風而飛逝吧。

吳文英
吳文英,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後出嗣吳氏。《宋史》無傳。一生未第,遊幕終身。於蘇、杭、越三地居留最久。並以蘇州爲中心,北上到過淮安、鎮江,蘇杭道中又歷經吳江垂虹亭、無錫惠山,及茹霅二溪。遊蹤所至,每有題詠。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後爲浙東安撫使吳潛及嗣榮王趙與芮門下客,後“困躓以死”。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餘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緻,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
► 344篇诗文
吳文英的其他作品
- 《 木蘭花慢 · 其二重遊虎丘 》 —— [ 宋 ] 吳文英
- 《 漢宮春 · 其二壽梅津 》 —— [ 宋 ] 吳文英
- 《 拜星月慢 · 林鐘羽姜石帚以盆蓮數十置中庭,宴客其中 》 —— [ 宋 ] 吳文英
- 《 三姝媚其一夷則商 》 —— [ 宋 ] 吳文英
- 《 一剪梅 · 贈友人 》 —— [ 宋 ] 吳文英
- 《 繞佛閣 · 與沉野逸東皋天街盧樓追凉小飲 》 —— [ 宋 ] 吳文英
- 《 尉遲杯 · 夾鍾商,俗名雙調賦楊公小蓬萊 》 —— [ 宋 ] 吳文英
- 《 鳳池吟慶梅津自畿漕除右司郎官 》 —— [ 宋 ] 吳文英
相关推荐
- 《 燭影搖紅 》 —— [ 宋 ] 賀鑄
- 《 燭影搖紅 》 —— [ 宋 ] 周邦彥
- 《 燭影搖紅 · 其一壽族叔父衡之八十銓 》 —— [ 宋 ] 陳著
- 《 燭影搖紅 · 松窗午夢初覺 》 —— [ 宋 ] 毛滂
- 《 燭影搖紅 · 又用張材甫韻 》 —— [ 元 ] 張玉娘
- 《 燭影搖紅 · 其四元夕雨 》 —— [ 宋 ] 吳文英
- 《 燭影搖紅 · 淮南故將軍家有歌妓,才容自許 》 —— [ 元 ] 虞集
- 《 燭影搖紅 》 —— [ 宋 ] 趙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