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鷓鴣天:詞牌名。又名《思佳客》、《醉梅花》、《翦朝霞》、《驪歌一疊》等。雙調,五十五字,平韻。或説調名取自唐·鄭嵎「春遊鷄鹿塞,家在鷓鴣天」詩句。然唐、五代詞中無此調。調始見於宋代宋祁之作。
「席上呉子似諸友見和,再用韻答之」:四卷本丙集作「席上子似諸公和韻」。
呉子似:《安仁縣志·人物志》:「呉紹古,字子嗣,通經術,從陸象山遊。授承直郎,荊湖南路提舉茶鹽使幹辦公事。」《鉛(Yán)山縣志·十一·名宦》:「呉紹古,字子嗣,鄱陽人。慶元五年任鉛山尉,多有建白。有史才,纂《永平志》,條分類舉,先民故實搜羅殆盡。建居養院以濟窮民及旅處之有病阨者。」按:呉氏尉鉛山始於慶元四年,見趙昌父《劉之道祠記》,《鉛山縣志》作五年,誤。(參《辛稼軒年譜》慶元四年)。
諸公:四卷本丙集作「諸君」。
都無:四卷本丙集作「苦無」。
「卻看龍蛇落筆忙」句:宋·蘇軾《是日,偶至野人汪氏之居,有神降於其室,自稱天人李全,字德通。善篆字,用筆奇妙,而字不可識,云:「天篆也。」與予言,有所會者。復作一篇,仍用前韻》詩:「已聞龜策通神語,更看龍蛇落筆痕」
卻看:王詔校刊本及四印齋本作「卻有」。
西風:四卷本丙集作「秋風」。
序
這首詞是答「呉子似諸友」的,也是詠呉子似諸友的。以論其詩爲主,兼及飲酒,寫來別有情趣。
全詞有三箇部分。詞的上闋爲第一部分,品評呉子似諸友之詩。翰墨,即筆墨,這裏代指文辭。擅場,專擅一場,爲壓倒全場之意。書傳,書籍與傳記。《後漢書·班超傳》:「超有口辯,而涉獵書傳。」故知此詞開頭二句是説很久以來呉子似諸友馳騁詩壇,有稱雄一方之勢,這得力於他們飽讀詩書,胸藏萬卷,承繼其先人的家學傳統,從而點出了呉子似諸友的詩歌創作成就和取得這些成就的客觀原因。接下去二句做進一步發揮。「都無」句從反面著墨,言呉子似諸友之所以取得詩歌創作成就,在於不貪杯,不逸樂,全神貫注於詩歌創作;而「卻看」句則作正面描敍,言其落筆爲詩,猶如龍蛇飛舞,傾刻而就,雄健有力。這樣一正一反,旣描敍出呉子似諸友賦詩的情景,又進一步探討了他們詩歌就成的主觀原因,生動深刻,飄逸有致。「閑意思」三句爲第二部分,寫呉子似諸友及作者的豪氣。在這裏使用了高陽酒徒的典故。《史記·酈生陸賈列傳》:酈生爲陳留高陽人。沛公將略地陳留郊,時時問邑中賢士豪俊,其麾下騎士説臣里中有酈生,年六十餘,長八尺,人皆謂之狂生。自謂我非狂生。沛公至高陽傳舍召之,酈生入則長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諸侯乎,且欲率諸侯破秦也。」沛公駡曰:「竪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諸侯相率而攻秦,何謂助秦攻諸侯乎。」酈生日:「必聚徒含義兵誅無道秦,不宜倨見長者。」所以李白《粱甫吟》説:「君不見高陽酒徒起草中,長揖山東隆準公。」因知這一部分是説,像他們這樣意態悠閑,光景依舊,以酒自晦,狂放不羈之人,沒有多少。作者以問句出之,似問實答,説明像當年酈生那樣有見識,有魄力,不懼權貴的所謂「高陽酒徒」,衹有他和呉子似諸人而已。如果説這一部分爲宕開,而第三部分則是收合,再論呉子似諸友之詩。菊花傲霜獨開,故言其不怯西風之冷,幷以之爲反襯,言其「只怕詩人兩鬢霜」,怕詩人蒼老,不再賦詩,婉轉地表達出他答詞之後,希望能再次見到呉子似諸友新的和詞,照應上闋,結束全詞。結構謹嚴,思致綿密,有相當高的藝術造詣。

辛棄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詞人、將領,濟南府歴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歴城區遙墻鎮四鳳閘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年),生於金山東東路(原北宋京東東路)濟南府歴城縣,時中原已陷於金。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軒趁機聚衆二千,投忠義軍隸耿京部。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勞師建康,授天平軍節度掌書記,並以節度使印告召京。時京部將張安國殺京降金,稼軒還至海州,約忠義軍五十騎,徑趨金營,縛張安國以歸,獻俘行在,改差簽判江陰軍,時年二十一歲。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時,累知滁州,寬徵賦、招流散,教民兵、議屯田。歴提點江西刑獄,京西轉運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創建「飛虎軍」,雄鎮一方。後再知隆興府,任上因擅撥糧舟救荒,爲言者論罷。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起提點福建刑獄,遷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未幾又爲諫官誣劾落職,居鉛山。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嘉泰四年(1204年),遷知鎮江府,旋坐謬舉落職。開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進樞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忠敏」。稼軒擅長短句,以豪放爲主,有「詞中之龍」之稱,與東坡並稱「蘇辛」,又與易安並稱「濟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復爲志,以功業自許」,嘗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然命運多舛,屢與當政之主和派政見不合,備受排擠,壯志難酬。故滿腔激情多寓於詞。詞風多樣,題材廣闊,悲鬱沉雄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詞。現存詞六百餘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傳世。詩集《稼軒集》已佚。清嘉慶間辛敬甫輯有《稼軒集鈔存》,近人鄧恭三增輯爲《辛稼軒詩文鈔存》。生平見《宋史·卷四百〇一·辛棄疾傳》,近人陳思有《辛稼軒年譜》及鄧恭三《辛稼軒年譜》。
► 794篇诗文
辛棄疾的其他作品
- 《 臨江仙 · 和葉仲洽賦羊桃 》 —— [ 宋 ] 辛棄疾
- 《 好事近 · 春意滿西湖 》 —— [ 宋 ] 辛棄疾
- 《 水調歌頭 · 送楊民瞻 》 —— [ 宋 ] 辛棄疾
- 《 踏莎行 · 春日有感 》 —— [ 宋 ] 辛棄疾
- 《 江神子 · 博山道中書王氏壁 》 —— [ 宋 ] 辛棄疾
- 《 滿江紅 · 敲碎離愁 》 —— [ 宋 ] 辛棄疾
- 《 摸魚兒 》 —— [ 宋 ] 辛棄疾
- 《 水調歌頭 · 鞏采若壽 》 —— [ 宋 ] 辛棄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