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嬌 · 題梅
疎疎淡淡,問阿誰、堪比天真顏色。笑殺東君虛占斷,多少朱朱白白。雪裏溫柔,水邊明秀,不借春工力。骨清香嫩,迥然天與奇絶。
嘗記寶籞寒輕,瑣窗人睡起,玉纖輕摘。漂泊天涯空瘦損,猶有當年標格。萬里風煙,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不如歸去,閬苑有個人惜。
拼音
注釋
念奴嬌:詞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東去》、《壺中天》、《湘月》。宋·王灼《碧鷄漫志·卷五·〈念奴嬌〉》:「《念奴嬌》,元微之《連昌宮詞》云:『初過寒食一百六,店舍無煙宮樹綠。夜半月高弦索鳴,賀老琵琶定場屋。力士傳呼覓念奴,念奴潛伴諸郎宿。須臾覓得又連催,特敕街中許然燭。春嬌滿眼淚紅綃,掠削雲鬢旋裝束。飛上九天歌一聲,二十五郎吹管逐。』自注云:『念奴,天寶中名倡,善歌。每歲樓下酺宴,累日之後,萬眾喧隘,嚴安之、韋黃裳輩辟易不能禁,眾樂爲之罷奏。明皇遣高力士大呼樓上曰:「欲遺念奴唱歌,邠(bīn)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聽否?」未嘗不悄然奉詔,其爲當時所重也如此。然而明皇不欲奪俠遊之盛,未嘗置在宮禁。或歲幸湯泉,時巡東洛,有司潛遣從行而已。又明皇嘗於上陽宮夜後按新翻一曲,屬明夕正月十五日,潛遊燈下,忽聞酒樓上有笛奏前夕新曲,大駭之。明日密遣捕捉笛者,詰驗之,自云:「其夕竊於天津橋玩月,聞宮中度曲,遂於橋柱上插譜記之,臣即長安少年善笛者李謩也。」明皇異而遣之。』《開元 天寶遺事》云:『念奴有色,善歌,宮伎中第一。帝嘗曰:「此女眼色媚人。」又云:「念奴每執板當席,聲出朝霞之上。」』今大石調《念奴嬌》,世以爲天寶間所製曲,予固疑之。然唐中葉漸有今體慢曲子,而近世有填《連昌宮詞》入此曲者。後復轉此曲入道調宮,又轉入高宮大石調。」曲名本此。宋曲入「大石調」,復轉入「道調宮」,又轉入「高宮大石調」。此調音節高抗,英雄豪傑之士多喜用之。宋·兪文豹《吹劍錄》稱:「學士(蘇軾)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亦其音節有然也。茲以《東坡樂府》爲準,「憑高遠眺」一闋爲定格,「大江東去」爲變格。一百字,前後闋各四仄韻。其用以抒寫豪壯感情者,宜用入聲韻部。另有平韻一格。
「題梅」:廣信書院本作「韻梅」,四卷本乙集作「梅」,玆從王詔校刊本及四印齋本。
天眞:四卷本乙集同,王詔校刊本及四印齋本倶改作「太眞」。
朱朱白白:唐·韓愈《感春三首·其三》詩:「晨遊百花林,朱朱兼白白。」
寶籞(yù):瑰麗之苑囿,即名園。《韻會》:「籞者,禁苑之遮衞也。」
閬苑:廣信書院本作「閬風」,玆從四卷本乙集。東晉·葛洪《神仙傳》:「崑崙 閬風苑有玉樓十二層,左瑤池,右翠水。」《西王母傳》:「女子之登仙者,得道者,咸所隸焉。所居宮闕,在龜山 春山,西那之都,崑崙之圃,閬風之苑,有城千里,玉樓十二。左帶瑤池,右環翠水。」
人惜:四卷本乙集作「人憶」。
序
這是一首詠物詞,是詠梅花的。梅花臘月發花、多白色,也有紅色者,以堅貞耐寒著稱,歷代文人多詠之。
詞的上闋寫梅之風韻。開頭二句寫其顔色。「疏疏淡淡」,謂其花影稀疏,花色淺淡,顔色天眞自然,沒有什麽能與其天然的風韻相比。「笑殺」二句緊承上文,對此做進一步描寫。在這裏,作者使用映襯的手法,言在東君的管領下,有的花白,有的花紅,紅紅白白,顔色甚多,但山下千林花太俗,都沒有梅花的神韻,枉稱爲花,實在可笑。「雪裏」二句寫其凌寒獨放。言梅花長在水邊,開在雪裏,一味清新,十分幽靜,温柔明秀,遠非桃李可比。「骨清」二句是贊美梅花玉潔冰清、香嫩魂冷,骨格奇絶,具有超凡入聖的品格。
詞的下闋寫梅之遭遇,映帶作者身世。「嘗記」三句寫梅花曾一度受寵,被瑣窗人「纖手輕摘」,插戴鬢邊,何其榮耀。「漂泊」二句以人擬物,言梅花雖然漂泊天涯,形體瘦削,憔悴不堪,但風韻不減當年,依然冰清玉潔,高雅不俗。「萬里」三句是説,不論是「萬里風烟」還是「一溪霜月」,都無法使其屈服,表現出梅花的堅貞。「不如」二句借花言人,表達出作者的歸隱情思。細讀詞之下闋,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作者雖然是在寫梅,卻已將自己的身世之感打幷入其中,而以感慨繫之,寓意很深,耐人尋味。

辛棄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詞人、將領,濟南府歴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歴城區遙墻鎮四鳳閘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年),生於金山東東路(原北宋京東東路)濟南府歴城縣,時中原已陷於金。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軒趁機聚衆二千,投忠義軍隸耿京部。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勞師建康,授天平軍節度掌書記,並以節度使印告召京。時京部將張安國殺京降金,稼軒還至海州,約忠義軍五十騎,徑趨金營,縛張安國以歸,獻俘行在,改差簽判江陰軍,時年二十一歲。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時,累知滁州,寬徵賦、招流散,教民兵、議屯田。歴提點江西刑獄,京西轉運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創建「飛虎軍」,雄鎮一方。後再知隆興府,任上因擅撥糧舟救荒,爲言者論罷。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起提點福建刑獄,遷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未幾又爲諫官誣劾落職,居鉛山。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嘉泰四年(1204年),遷知鎮江府,旋坐謬舉落職。開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進樞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忠敏」。稼軒擅長短句,以豪放爲主,有「詞中之龍」之稱,與東坡並稱「蘇辛」,又與易安並稱「濟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復爲志,以功業自許」,嘗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然命運多舛,屢與當政之主和派政見不合,備受排擠,壯志難酬。故滿腔激情多寓於詞。詞風多樣,題材廣闊,悲鬱沉雄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詞。現存詞六百餘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傳世。詩集《稼軒集》已佚。清嘉慶間辛敬甫輯有《稼軒集鈔存》,近人鄧恭三增輯爲《辛稼軒詩文鈔存》。生平見《宋史·卷四百〇一·辛棄疾傳》,近人陳思有《辛稼軒年譜》及鄧恭三《辛稼軒年譜》。
► 794篇诗文
辛棄疾的其他作品
- 《 清平樂 · 春宵睡重 》 —— [ 宋 ] 辛棄疾
- 《 菩薩蠻 · 稼軒日向兒童說 》 —— [ 宋 ] 辛棄疾
- 《 清平樂 · 壽信守王道夫 》 —— [ 宋 ] 辛棄疾
- 《 木蘭花慢 · 寄題呉克明廣文菊隱 》 —— [ 宋 ] 辛棄疾
- 《 六幺令 · 用陸氏事,送玉山令陸德隆侍親東歸吳中 》 —— [ 宋 ] 辛棄疾
- 《 浪淘沙令 · 賦虞美人草 》 —— [ 宋 ] 辛棄疾
- 《 上西平 · 送杜叔髙 》 —— [ 宋 ] 辛棄疾
- 《 和趙晉臣敷文積翠巖去纇石 》 —— [ 宋 ] 辛棄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