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新郎 · 柳暗淩波路

柳暗淩波路。送春歸、猛風暴雨,一番新緑。千里瀟湘葡萄漲,人解扁舟欲去。又檣燕、留人相語。艇子飛來生塵步,唾花寒、唱我新番句。波似箭,催鳴櫓。 黃陵祠下山無數。聽湘娥、泠泠曲罷,爲誰情苦。行到東吳春已暮,正江闊、潮平穩渡。望金雀、觚稜翔舞。前度劉郎今重到,問玄都、千樹花存否。愁爲倩,幺絃訴。
拼音

注釋

淩波:四卷本乙集作「清波」。三國魏·曹子建《洛神賦》:「淩波微步,羅襪生塵。」 葡萄漲:唐·李太白《襄陽歌》:「遙看漢水鴨頭綠,恰似葡萄新醱醅。」宋·宋子京《蝶戀花》:「雨過蒲萄新漲綠。」宋·蘇東坡《武昌西山》:「春江緑漲葡萄醅,武昌官柳知誰栽。」 「又檣燕、留人相語」句:唐·杜少陵《發潭州》:「岸花飛送客,檣燕語留人。」 生塵:三国魏·曹子建《洛神賦》:「淩波微步,羅襪生塵。」 黃陵祠:北魏·酈善長《水經注·卷三十八·湘水》:「湘水又北逕黃陵亭西,右合黃陵水口,其水上承大湖,湖水西流,逕二妃廟南,世謂之黃陵廟也。言大舜之陟方也,二妃從征,溺於湘江,神遊洞庭之淵,出入瀟湘之浦。瀟者,水清深也。《湘中記》曰:『湘川清照五六丈,下見底石如摴蒱矢,五色鮮明,白沙如霜雪,赤岸若朝霞。』是納瀟湘之名矣,故民爲立祠於水側焉,荊州牧劉表刊石立碑,樹之於廟,以旌不朽之傳矣。」按:黃陵山在今湖南湘陰縣北四十五里。 湘娥:東晉·郭景純《江賦》:「奇相得道而宅神,乃協靈爽於湘娥。」。唐·杜少陵《湘夫人祠南夕望》:「湘娥倚暮花。」 泠泠(líng líng):形容聲音清越、悠揚。 「正江闊、潮平穩渡」句:唐·王灣《次北固山下》:「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望金雀、觚稜(gū léng)翔舞」句:東漢·班孟堅《西都賦》:「周廬千列,徼道綺錯。輦路經營,脩除飛閣。……設璧門之鳳闕,上觚稜而棲金爵。」《文選》五臣注:「鳳闕,闕名也。南有璧門。觚稜,闕角也。角上棲金爵,金爵,鳳也。」宋·蘇東坡《元祐三年春帖子詞皇太妃閣》:「雪殘烏鵲喜,翔舞下觚稜。」 「前度劉郎今重到,問玄都、千樹花存否。」句:唐·孟初中《本事詩》:「劉尙書禹錫,自屯田員外左遷朗州司馬,凡十年始徵還。方春,作《贈看花諸君子》詩曰:『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裏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其詩一出,傳於都下,有素嫉其名者,白於執政,又誣其有怨憤。他日見時宰,與座,慰問甚厚,旣辭,即曰:『近有新詩,未免爲累,奈何?』不數日,出爲連州刺史。其自敍云:『貞元二十一年春,余爲屯田員外,時此觀未有花。是歲出牧連州,至荆南,又貶朗州司馬。居十年,詔至京師,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滿觀,盛如紅霞,遂有前篇以記一時之事。旋又出牧,於今十四年,始爲主客郎中,重遊玄都,蕩然無復一樹,唯兔葵燕麥動搖於春風耳。因再題二十八字,以俟後再遊。時大和二年三月也。』詩曰:『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幺絃:琵琶第四絃,最細,故稱幺絃。南宋·計敏夫《唐詩紀事·卷七十二·僧靈澈》:「劉夢得曰:『詩僧多出江右,靈一導其源,護國襲之,清江揚其波,法振沿之。如幺弦孤韻,瞥入人耳,非大音之樂。獨吳興晝公,能備眾體,澈公承之。至如《芙蓉園新寺詩》曰:「經來白馬寺,僧到赤烏年。」《謫汀州》云:「青蠅爲弔客,黃犬寄家書。」可謂入作者閫域,豈獨雄於詩僧間耶?』」宋·歐陽脩《千秋歲》:「莫把幺絃撥,怨極絃能說。」

《賀新郎·柳暗淩波路》是宋代詞人辛稼軒於淳熙七年(西元一一八〇年)在長沙送人歸臨安時所作。 詞的上闋描寫的是送別的場景。雨過水漲,正適合行舟。雖然燕語笙歌,無限畱戀,但流水催促,人最終還是離去。在上闋中,沒有一句是作者在直抒胸懷,或藉自然界的景物,或通過歌女吟唱自己的新作來表示自己的離愁,歌女歌唱自己爲友人送別而作的詞,説明詞人也在現場。衹是詞人沒有説出來,多了一份含蓄之美。 下闋描寫想象中友人行舟遠行的沿岸場景,實際上作者的神思已經馳騁於千里之外。遠遠眺望都城,望見了氣勢恢宏的皇宮,實際上是希望友人能得到重用。結尾折筆轉寫離愁,再次抒發難捨之情。
辛棄疾

辛棄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詞人、將領,濟南府歴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歴城區遙墻鎮四鳳閘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年),生於金山東東路(原北宋京東東路)濟南府歴城縣,時中原已陷於金。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軒趁機聚衆二千,投忠義軍隸耿京部。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勞師建康,授天平軍節度掌書記,並以節度使印告召京。時京部將張安國殺京降金,稼軒還至海州,約忠義軍五十騎,徑趨金營,縛張安國以歸,獻俘行在,改差簽判江陰軍,時年二十一歲。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時,累知滁州,寬徵賦、招流散,教民兵、議屯田。歴提點江西刑獄,京西轉運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創建「飛虎軍」,雄鎮一方。後再知隆興府,任上因擅撥糧舟救荒,爲言者論罷。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起提點福建刑獄,遷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未幾又爲諫官誣劾落職,居鉛山。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嘉泰四年(1204年),遷知鎮江府,旋坐謬舉落職。開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進樞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忠敏」。稼軒擅長短句,以豪放爲主,有「詞中之龍」之稱,與東坡並稱「蘇辛」,又與易安並稱「濟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復爲志,以功業自許」,嘗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然命運多舛,屢與當政之主和派政見不合,備受排擠,壯志難酬。故滿腔激情多寓於詞。詞風多樣,題材廣闊,悲鬱沉雄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詞。現存詞六百餘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傳世。詩集《稼軒集》已佚。清嘉慶間辛敬甫輯有《稼軒集鈔存》,近人鄧恭三增輯爲《辛稼軒詩文鈔存》。生平見《宋史·卷四百〇一·辛棄疾傳》,近人陳思有《辛稼軒年譜》及鄧恭三《辛稼軒年譜》。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