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 · 和趙景明知縣韻
官事未易了,且向酒邊來。君如無我,問君懷抱向誰開。但放平生丘壑,莫管旁人嘲罵,深蟄要驚雷。白髮還自笑,何地置衰頽。
五車書,千石飲,百篇才。新詞未到,瓊瑰先夢滿吾懷。已過西風重九,且要黃花入手,詩興未關梅。君要花滿縣,桃李趁時栽。
拼音
注釋
趙景明:名奇暐,與葉水心、丘宗卿等俱相友善。於淳熙六年宰江陵縣,八年任滿替歸。《葉水心文集·卷六·送趙景明知江陵縣》詩云:「吾友趙景明,材絕世不近。疏通無流連,豪俊有細謹。尤精人間事,照見肝鬲隱。忽然奮鬚髯,萬事供指准。漢士興伐胡,唐軍業誅鎮。久已愛褒封,誰能困嘲擯。四十七年前,時節憂患盡。去作江陵公,風雨結愁慍。……勉發千鈞機,一射強虜殞。」趙氏行誼據此略可概見。」(餘參《辛稼軒年譜》淳熙八年記事。)
「官事未易了」句:《晉書·卷四十七·〈傅玄傳·傅咸傳〉》:「(楊)駿弟濟素與咸善,與咸書曰:『江海之流混混,故能成其深廣也。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觀每事欲了。生子癡,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癡,復爲快耳!左丞總司天臺,維正八坐,此未易居。以君盡性而處未易居之任,益不易也。想慮破頭,故具有白。』咸答曰:『衛公云酒色之殺人,此甚於作直。坐酒色死,人不爲悔。逆畏以直致禍,此由心不直正,欲以苟且爲明哲耳!自古以直致禍者,當自矯枉過直,或不忠允,欲以亢厲爲聲,故致忿耳。安有空空爲忠益,而當見疾乎!』居無何,駿誅。咸轉爲太子中庶子,遷御史中丞。」
「問君懷抱向誰開」句:唐·杜甫《奉待嚴大夫》詩:「身老時危思會面,一生懷抱向誰開。」《簡薛華醉歌》:「千里猶殘舊冰雪,百壺且試開懷抱。」
平生丘壑:《漢書·卷一百上·敘傳》:「漁釣於一壑,則萬物不奸其志;栖遲於一丘,則天下不易其樂。」北宋·張方平《都官葉舒郎中歸三衢》詩:「一丘一壑平生志。」
「深蟄要驚雷」句:《莊子·卷十四·天運篇》:「蟄蟲始作,吾驚之以雷霆。」
五車書:《莊子·卷三十三·天下篇》:「惠施多方,其書五車。」
百篇才:唐·杜甫《飲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瓊瑰先夢滿吾懷」句:《左傳·成公十七年》:「聲伯夢涉洹,或與己瓊瑰食之,盈其懷。從而歌之曰:『濟洹之水,贈我以瓊瑰。歸乎歸乎,瓊瑰盈吾懷乎。』」集解謂:「淚下化爲珠玉滿其懷。」北宋·蘇軾《送鄭戶曹》詩:「遲君爲坐客,新詩出瓊瑰。」
「詩興未關梅」句:唐·杜甫《和裴迪逢早梅相憶見寄詩》:「東閣官梅動詩興,還如何遜在揚州。」
「君要花滿縣,桃李趁時栽。」句:晉·潘岳爲河陽縣令,於縣內遍植桃李,時人稱爲花縣。南朝梁·庾信《春賦》:「河陽一縣倂是花,金谷從來滿園樹。」西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七》:「夫春樹桃李,夏得蔭其下,秋得食其實。」唐·狄仁傑喜薦士,遂有「天下桃李,盡在公門」之譽。《資治通鑑·卷二〇七·唐紀》:「(狄)仁傑又嘗舉夏官侍郎姚元崇、監察御史曲阿桓彥范、太州刺史敬暉等數十人,率爲名臣。或謂仁傑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仁傑曰:『薦賢爲國,非爲私也。』」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官事未易了:公務繁忙,難以輕易完成。
- 且曏酒邊來:暫且放下工作,到酒桌邊放松一下。
- 君如無我:如果你身邊沒有我這樣的朋友。
- 懷抱:心中的想法和情感。
- 丘壑:比喻胸襟或志曏。
- 旁人嘲罵:別人的譏諷和指責。
- 深蟄:指蟄伏的崑蟲,引申爲沉寂、睏境。
- 驚雷:比喻強烈的刺激或喚醒。
- 白發還自笑:感歎時光流逝,自己卻老去。
- 衰頹:衰老頹廢。
- 五車書:形容學問淵博,藏書豐富。
- 千石飲:海量飲酒,形容豪飲。
- 百篇才:指才華橫溢,能寫出很多文章。
- 瓊瑰:美玉,比喻優美的詩文。
- 重九:辳歷九月初九,即重陽節。
- 黃花:菊花,象征高潔。
- 梅:梅花,象征堅靭不屈。
繙譯
工作上的事情縂是忙不完,那就先到酒桌上找找樂子吧。如果你身邊沒有像我這樣的人,你的內心世界又能曏誰傾訴呢?衹琯放開心胸,別理會別人的閑言碎語,就像深鼕的崑蟲期待春雷喚醒。看著自己滿頭白發,不禁苦笑,哪裡才是我衰弱疲憊的地方?
你擁有豐富的學識,海量的酒量,還有過人的創作才華。新詞還沒寫出來,我已經在夢裡見到了它們,如同美玉般熠熠生煇。重陽節已經過去,但至少現在我能賞菊,詩歌的霛感竝未因鼕天的到來而消退。你希望花開滿縣,那就趕緊趁著好時節種下桃李吧。
賞析
這首詞是辛棄疾與趙景明知縣的一次互動,他們通過詩詞交流,表達了對生活的態度和對藝術的追求。辛棄疾以酒爲媒介,勸慰朋友不必過於在意世俗的眼光,要有自己的堅持和追求("但放平生丘壑")。同時,他也贊美了友人的才華("五車書,千石飲,百篇才"),竝鼓勵他繼續創作("新詞未到,瓊瑰先夢滿吾懷")。在重陽節這個傳統佳節,他們更寄寓了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未來的期盼("且要黃花入手,詩興未關梅")。全詞充滿了樂觀和積極的氣息,展現了兩位文人墨客的深厚友誼。

辛棄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詞人、將領,濟南府歴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歴城區遙墻鎮四鳳閘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年),生於金山東東路(原北宋京東東路)濟南府歴城縣,時中原已陷於金。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軒趁機聚衆二千,投忠義軍隸耿京部。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勞師建康,授天平軍節度掌書記,並以節度使印告召京。時京部將張安國殺京降金,稼軒還至海州,約忠義軍五十騎,徑趨金營,縛張安國以歸,獻俘行在,改差簽判江陰軍,時年二十一歲。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時,累知滁州,寬徵賦、招流散,教民兵、議屯田。歴提點江西刑獄,京西轉運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創建「飛虎軍」,雄鎮一方。後再知隆興府,任上因擅撥糧舟救荒,爲言者論罷。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起提點福建刑獄,遷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未幾又爲諫官誣劾落職,居鉛山。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嘉泰四年(1204年),遷知鎮江府,旋坐謬舉落職。開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進樞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忠敏」。稼軒擅長短句,以豪放爲主,有「詞中之龍」之稱,與東坡並稱「蘇辛」,又與易安並稱「濟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復爲志,以功業自許」,嘗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然命運多舛,屢與當政之主和派政見不合,備受排擠,壯志難酬。故滿腔激情多寓於詞。詞風多樣,題材廣闊,悲鬱沉雄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詞。現存詞六百餘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傳世。詩集《稼軒集》已佚。清嘉慶間辛敬甫輯有《稼軒集鈔存》,近人鄧恭三增輯爲《辛稼軒詩文鈔存》。生平見《宋史·卷四百〇一·辛棄疾傳》,近人陳思有《辛稼軒年譜》及鄧恭三《辛稼軒年譜》。
► 794篇诗文
辛棄疾的其他作品
- 《 壽趙茂嘉郎中二首 》 —— [ 宋 ] 辛棄疾
- 《 鷓鴣天 · 壽呉子似縣尉,時攝事城中 》 —— [ 宋 ] 辛棄疾
- 《 鷓鴣天 · 鵝湖寺道中 》 —— [ 宋 ] 辛棄疾
- 《 定風波 · 蓆上送範先之遊建康 》 —— [ 宋 ] 辛棄疾
- 《 永遇樂 · 檢校停雲新種杉松,戲作。時欲作親舊報書,紙筆偶爲大風吹去,末章因及之 》 —— [ 宋 ] 辛棄疾
- 《 詠雪 》 —— [ 宋 ] 辛棄疾
- 《 賀新郎 · 再用前韻 》 —— [ 宋 ] 辛棄疾
- 《 鷓鴣天 · 席上再用韻 》 —— [ 宋 ] 辛棄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