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 · 再用韻,送祐之弟歸浮梁
鐘鼎山林都是夢,人間寵辱休驚。只消閒處過平生:酒杯秋吸露,詩句夜裁冰。
記取小窗風雨夜,對牀燈火多情。問誰千里伴君行?曉山眉樣翠,秋水鏡般明。
拼音
注釋
「再用韻,送祐之弟歸浮梁」句:四卷本甲集作「和前韻」。
祐之:宋·陳傅良《止齋文集·卷四十二·䟦辛簡穆公書》云:「簡穆公行藏見國史,且天下能道之,余不復道。曩余守桂陽,歳旱,流言往往以郴 桂間民略死徙矣。祐之時在長沙幕府,具以所聞言之故帥直徽猷閣 潘公徳鄜(fū),潘公下其説兩郡,蓋甚侵余與丁端叔也。余二人頗恨,然忌幕府不敢白。已而識祐之,廼佳士耳。余既相得,㑹他郡巡檢下軍人廩不繼,屬祐之即其廬勞苦之。天大寒,彌兩月,雨雪没馬股,祐之﨑嶇行盡闔郡,得軍中人之心以歸。余方恨賢勞,而祐之欣欣無一咎言。以是益知其人:茍便於民,雖極言不以爲口過;茍不便於身,雖忘言可也。簡穆公爲有後矣。」宋·韓元吉《南澗甲乙稿·卷十六·跋辛企李得孫詩》:「辛公以直道勁節竟忤時相,閒廢退藏者十有餘年。既得一孫,賦詩自慰。優游平淡,氣恬而意新,有德之言也。然晩預大政,名德昭垂,以享高壽。今其孫頎然出而世其家矣。天之祐善,顧可量耶。」據此二文,知祐之爲辛次膺之孫。又稼軒有《西江月》一首,廣信本題爲「壽祐之弟」,四卷本丁集則爲「壽錢塘弟」,是必祐之曾爲錢塘縣令。查《咸淳臨安志》所載南宋 錢塘縣令中,程松之後爲辛助,「助」與「祐」義頗相屬,其即爲祐之當無疑。又查南宋·劉宰撰《漫塘集·卷三十四·故公安范大夫及夫人張氏行述》:「次芻女四人,壻(xù)辛助、韓居仁、趙善部、李伯恭。助官朝奉郎新知荆門軍。」謂范南伯有女四人,辛助即范氏四壻之一也。
浮梁:縣名,宋屬饒州。《浮梁縣志·官司志》:「辛次膺字企李,萊州人,政和二年進士,靖康初,奉親來知浮梁,遂留居溪東之南城最高山下。」
鐘鼎山林都是夢:唐·杜甫《清明二首·其一》詩:「鐘鼎山林各天性,濁醪粗飯任吾年。」山林,借指隱居;鐘鼎,指富貴。
寵辱休驚:《老子·道篇·寵辱》:「何謂寵辱若驚?寵之爲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記取小窗風雨夜,對牀燈火多情。」句:北宋·王直方《王直方詩話·東坡詩用風雨對床事》:「東坡愛韋蘇州詩云:『寧知風雨夜,復此對床眠。』之句,故在鄭別子由云:『寒燈相對記疇昔,夜雨何時聽蕭瑟。』〔又有《初秋寄子由》云:『買田秋已議,築室春當成;雪堂風雨夜,已作對床聲。』〕又〔初秋〕子由與坡相從彭城,賦詩云:『〔逍遙堂樓千尋木,長送中宵風雨聲。〕悮喜對床尋舊約,不知飄泊在彭城。』子由使虜,在神水館賦詩云:『夜雨從來對榻眠,茲行萬里隔胡天。』〔此其兄弟所賦。〕坡在御史獄有云:『他年夜雨獨傷神』;在東府有云:『對床定悠悠,夜雨今蕭瑟』,其《同轉對》有云:『對床貪聽連宵雨』;又云:『對床欲作連夜雨』;又云:『對床老兄弟,夜雨鳴竹屋』,此其兄弟所賦也,相約退休。可謂無日忘之。然竟不能成其約,其意見於逍遙堂詩敘云。」
曉山:四卷本做「晩山」。

辛棄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詞人、將領,濟南府歴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歴城區遙墻鎮四鳳閘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年),生於金山東東路(原北宋京東東路)濟南府歴城縣,時中原已陷於金。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軒趁機聚衆二千,投忠義軍隸耿京部。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勞師建康,授天平軍節度掌書記,並以節度使印告召京。時京部將張安國殺京降金,稼軒還至海州,約忠義軍五十騎,徑趨金營,縛張安國以歸,獻俘行在,改差簽判江陰軍,時年二十一歲。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時,累知滁州,寬徵賦、招流散,教民兵、議屯田。歴提點江西刑獄,京西轉運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創建「飛虎軍」,雄鎮一方。後再知隆興府,任上因擅撥糧舟救荒,爲言者論罷。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起提點福建刑獄,遷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未幾又爲諫官誣劾落職,居鉛山。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嘉泰四年(1204年),遷知鎮江府,旋坐謬舉落職。開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進樞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忠敏」。稼軒擅長短句,以豪放爲主,有「詞中之龍」之稱,與東坡並稱「蘇辛」,又與易安並稱「濟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復爲志,以功業自許」,嘗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然命運多舛,屢與當政之主和派政見不合,備受排擠,壯志難酬。故滿腔激情多寓於詞。詞風多樣,題材廣闊,悲鬱沉雄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詞。現存詞六百餘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傳世。詩集《稼軒集》已佚。清嘉慶間辛敬甫輯有《稼軒集鈔存》,近人鄧恭三增輯爲《辛稼軒詩文鈔存》。生平見《宋史·卷四百〇一·辛棄疾傳》,近人陳思有《辛稼軒年譜》及鄧恭三《辛稼軒年譜》。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