醜奴兒近 · 博山道中效李易安體

千峯雲起,驟雨一霎兒價。更遠樹斜陽,風景怎生圖畫?青旗賣酒,山那畔別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無事過這一夏。 午醉醒時,松窗竹戶,萬千瀟灑。野鳥飛來,又是一般閒暇。卻怪白鷗,覷着人欲下未下。舊盟都在,新來莫是,別有說話?
拼音

所属合集

#夏 #醜奴兒

譯文

烏雲籠罩着羣山,忽然下了一陣大雨,馬上雨止了,天也晴了。在遠處斜陽照在翠綠的樹上,風景美麗動人,不知道畫家們怎麼描繪的!酒店的門上掛着賣酒的青旗,可想而知,在山的那邊,另有人家居住。只要在這山光水色,美麗迷人的地方,沒有什麼事情擾亂我,平靜地過一個夏天,就很幸福了。 午醉睡醒了,見窗外的蒼松翠竹,鬱鬱蔥蔥,多麼清靜幽閒,心神舒暢自然。野鳥飛來飛去,和我一樣的自由自在。卻叫我奇怪的是:白鷗在天空往下斜看着,想要下來但又不下來;你這是爲什麼呢?咱們過去訂的盟約還在,我是遵守歸盟的,你是不是新來的?或者是另有什麼話要說的呀?

注釋

博山:地名,位於上饒以東永豐縣境內,在今江西廣豐縣西南。南宋·王象之《輿地紀勝·卷二十一·〈江南東路·信州〉》:「博山在永豐西二十里,古名『通元峯』,以形似廬山 香爐峯,故改今名。」 效:學、倣。 李易安:李清照,自號易安居士,婉約派正宗詞人。北宋末南宋初人,禮部郎濟南李恪非之女,建康帥趙明誠之妻。南渡後不久,趙明誠病故。清照工詩文,尤以詞擅名。其所作詞,善於將尋常習用語言,隨手拈來,度入音律,語言淡雅,格律嚴謹,練字琢句,意境新麗,卓然爲宋代一大家。所著《李易安集》十二卷已佚,現僅後人所輯之《漱玉詞》一卷行世。 體:寫法、風格。 一霎兒價:四卷本作「一霎時價」,一會兒的功夫。宋·李易安《行香子·草際鳴蛩》詞:「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價,語助詞。 怎生:作怎麼解。宋·李易安《聲聲慢·尋尋覓覓》詞:「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青旗:酒旗。 人家:四卷本作「人間」。 這一夏:王詔校刊本及《六十家詞》本作「者一霎」,四印齋本作「者一夏」。 瀟灑:從容大方,態度悠閒。 萬千:作無限解。 舊盟:稼軒於退歸帶湖新居之初,有《水調歌頭·盟鷗》一闋。 白鷗:水鳥名。

博山位於上饒以東永豐縣(今江西廣豐)境內,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前後,稼軒曾多次出遊博山,這首詞就是在往來途中所寫。易安即李清照,擅長用清新、白描的手法來抒寫自己的情感,這種特色被稱爲易安體詞。本詞即爲作者效倣易安體所作。 此詞寫大雨後的山光水色的傍晚景色,上闋首寫起雲,次寫驟雨,再次寫放晴,體現了夏天山村的天氣變化。下闋是作者設想在這裏生活的情景。全詞淺顯明快,恬淡清新,反映了作者退居上饒後寄情山林的心情。文字秀麗、溫婉,深似李清照詞風。

賞析

此詞上下闋都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寫得明白如話而又清新幽默。上闋寫博山道中的外景。南臨溪流遠望如廬山之香爐峯,足風其景秀美。上闋頭三句,寫得頗有季節特點,特別是「驟雨一霎兒價」,非常形象地寫出了夏日陣雨的特點。陣雨過後,斜陽復出,山水林木經過了一番滋潤,愈加顯得清新秀美。「風景怎生圖畫」一句,以虛代實,給人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間,同時又達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青旗」二句,點出了酒店,交代了作者的去處,既與下闋「午醉醒時」相呼應,同時又點出作者閒居生活感到百無聊賴。從詞的意境上說,這二句把畫面推向了更深一層,別有一番風致。七、八二句是抒情,說只想在山色水光中度過這個清閒的夏天。句中流露出一種無可奈何的心緒。 下闋開頭,寫酒家周圍的環境。「午醉」一句,同上闋「青旗」相呼應,「松窗竹戶」當爲酒家的景緻。作者酒醉之後,在這裏美美地睡了一覺醒來只見窗外松竹環繞,氣度蕭灑脫俗,十分幽雅。這首詞的上下闋在時間上有個跳躍,由「午醉」加以過渡,從而增強了上下兩闋的緊密聯繫。「野鳥」二句,運用傳統的動中取靜的寫法。唯其動而愈見靜。辛棄疾正是運用了這種手法,把酒家的環境寫得十分幽靜,但正是通過這「靜」來反襯出他心中的不平靜。緊接着由「野鳥」帶出白鷗,由景入情,寫得十分自然。作者用了「鷗盟」的典故。鷗盟即是隱居者與鷗爲伴侶。意在表明自己決心歸隱,永與鷗鷺爲伴。「卻怪」二句極顯詼諧,舊友白鷗怎麼啦?覷着詞人慾下不下,若即若離。因而最後三句接着問,莫非是新來變了舊約?這三句向白鷗提問,顯得十分幽默,同時也表現出作者的襟懷,流露出他孤獨寂寞的況味。此外,這三句筆勢奇矯,語極新異,令人玩味不已。 作者隱居帶湖,主要是由於受到投降派的排擠打擊,多少帶有一點無可奈何。這種浪跡江湖的生活,並非是他所追求的。因此,他在表現一種超脫的閒適之情時,仍然不時地流露出自己內心的不平靜來。從整首詞來看,有些句子顯得悠閒自得,實質上是作者深感百無聊賴而自作寬解罷了。一種希冀用世的心緒,還是時隱時現的表露出來。 在這首詞的小序中,作者標明「效李易安體」,而李易安即李清照,是宋代婉約詞的大宗,這說明,作者雖爲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但在「龍騰虎擲」之外,又不乏有深婉悱惻的情調。他的這首「效李易安體」之作,着重是學易安「用淺俗之語,發清新之思」(《金粟詞話》)的特色。其中詼諧幽默的成份,則純屬自己的個性。這正爲讀者提供了一位偉大作家「博取」的例證。
辛棄疾

辛棄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詞人、將領,濟南府歴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歴城區遙墻鎮四鳳閘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年),生於金山東東路(原北宋京東東路)濟南府歴城縣,時中原已陷於金。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軒趁機聚衆二千,投忠義軍隸耿京部。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勞師建康,授天平軍節度掌書記,並以節度使印告召京。時京部將張安國殺京降金,稼軒還至海州,約忠義軍五十騎,徑趨金營,縛張安國以歸,獻俘行在,改差簽判江陰軍,時年二十一歲。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時,累知滁州,寬徵賦、招流散,教民兵、議屯田。歴提點江西刑獄,京西轉運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創建「飛虎軍」,雄鎮一方。後再知隆興府,任上因擅撥糧舟救荒,爲言者論罷。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起提點福建刑獄,遷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未幾又爲諫官誣劾落職,居鉛山。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嘉泰四年(1204年),遷知鎮江府,旋坐謬舉落職。開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進樞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忠敏」。稼軒擅長短句,以豪放爲主,有「詞中之龍」之稱,與東坡並稱「蘇辛」,又與易安並稱「濟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復爲志,以功業自許」,嘗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然命運多舛,屢與當政之主和派政見不合,備受排擠,壯志難酬。故滿腔激情多寓於詞。詞風多樣,題材廣闊,悲鬱沉雄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詞。現存詞六百餘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傳世。詩集《稼軒集》已佚。清嘉慶間辛敬甫輯有《稼軒集鈔存》,近人鄧恭三增輯爲《辛稼軒詩文鈔存》。生平見《宋史·卷四百〇一·辛棄疾傳》,近人陳思有《辛稼軒年譜》及鄧恭三《辛稼軒年譜》。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