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嬌 · 贈夏成玉
妙齡秀發,湛靈臺一點,天然奇絶。萬壑千巖歸健筆,掃盡平山風月。雪裏疎梅,霜頭寒菊,迥與餘花別。識人靑眼,慨然憐我疎拙。
遐想後日娥眉,兩山橫黛,談笑風生頰。握手論文情極處,冰玉一時淸潔。掃斷塵勞,招呼蕭散,滿酌金蕉葉。醉鄕深處,不知天地空闊。
拼音
注釋
念奴嬌:詞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東去》、《壺中天》、《湘月》。宋·王頤堂《碧鷄漫志·巻五·〈念奴嬌〉》:「《念奴嬌》,元微之《連昌宮詞》云:『初過寒食一百六,店舍無煙宮樹緑。夜半月髙弦索鳴,賀老琵琶定塲屋。力士傳呼覓念奴,念奴潛伴諸郎宿。須臾覓得又連催,特敕街中許然燭。春嬌滿眼淚紅綃,掠削雲鬢旋裝束。飛上九天歌一聲,二十五郎吹管逐。』自注云:『念奴,天寶中名倡,善歌。毎歳樓下酺宴,纍日之後,萬衆喧隘,嚴安之、韋黃裳輩辟易不能禁,衆樂爲之罷奏。明皇遣髙力士大呼樓上曰:「欲遺念奴唱歌,邠(Bīn)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聽否?」未嘗不悄然奉詔,其爲當時所重也如此。然而明皇不欲奪俠遊之盛,未嘗置在宮禁。或歳幸湯泉,時巡東洛,有司潛遣從行而已。又明皇嘗於上陽宮夜後按新翻一曲,屬明夕正月十五日,潛遊燈下,忽聞酒樓上有笛奏前夕新曲,大駭之。明日密遣捕捉笛者,詰驗之,自云:「其夕竊於天津橋玩月,聞宮中度曲,遂於橋柱上插譜記之,臣卽長安少年善笛者李謩也。」明皇異而遣之。』《開元天寶遺事》云:『念奴有色,善歌,宮伎中第一。帝嘗曰:「此女眼色媚人。」又云:「念奴毎執板當席,聲出朝霞之上。」』今大石調《念奴嬌》,世以爲天寶間所製曲,予固疑之。然唐中葉漸有今體慢曲子,而近世有塡《連昌宮詞》入此曲者。後復轉此曲入『道調宮』,又轉入『髙宮大石調』。」曲名本此。宋曲入「大石調」,復轉入「道調宮」,又轉入「髙宮大石調」。此調音節髙抗,英雄豪傑之士多喜用之。宋·兪文蔚《吹劍録》稱:「學士(東坡)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亦其音節有然也。茲以《東坡樂府》爲準,「憑髙遠眺」一闋爲定格,「大江東去」爲變格。一百字,前後闋各四仄韻。其用以抒寫豪壯感情者,宜用入聲韻部。另有平韻一格。
夏成玉:疑爲夏中玉之昆仲,詞中有「掃盡平山風月」句,正可證其爲揚州人也。
靈臺一點:《莊子·巻二十三·〈雜篇·庚桑楚〉》:「不可內於靈臺。靈臺者有持,而不知其所持,而不可持者也。」郭象注:「靈臺者,心也,淸暢,故憂息不能入。」唐·裴晉公《自題畫像》:「一點靈臺,丹靑莫狀。」
萬壑千巖:南朝宋·劉義慶《世説新語·言語》:「顧長康(愷之)從會稽還,人問山川之美,顧云:『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雲興霞蔚。』」
平山:平生堂,歐陽文忠公建,在揚州瘦西湖北蜀岡,以登堂可見江南諸山,故名平山。北宋·葉石林《避暑録話·巻上》:「歐陽文忠公在揚州作平山堂,壯麗爲淮南第一。堂據蜀岡,下臨江南,下臨江南數百里,眞潤金陵三州,隱隱可見。」
靑眼:《晉書·巻四十九·阮籍傳》:「籍又能爲靑白眼,見禮俗之士,以白眼對之。及嵇喜來弔,籍作白眼,喜不懌而退。喜弟康聞之,乃齎酒挾琴造焉,籍大悅,乃見靑眼。」
「冰玉一時淸潔」句:《晉書·巻三十六·〈衞瓘傳·(孫)衞玠傳〉》:「玠字叔寶,年五歳,風神秀異。……玠妻父樂廣,有海內重名,議者以爲『婦公冰清,女婿玉潤。』」
金蕉葉:金蕉謂酒杯。意卽飲酒三兩杯也。宋·蘇東坡《題跋》:「吾少年望見酒盞而醉,今亦能三蕉葉矣。」

辛棄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詞人、將領,濟南府歴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歴城區遙墻鎮四鳳閘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年),生於金山東東路(原北宋京東東路)濟南府歴城縣,時中原已陷於金。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軒趁機聚衆二千,投忠義軍隸耿京部。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勞師建康,授天平軍節度掌書記,並以節度使印告召京。時京部將張安國殺京降金,稼軒還至海州,約忠義軍五十騎,徑趨金營,縛張安國以歸,獻俘行在,改差簽判江陰軍,時年二十一歲。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時,累知滁州,寬徵賦、招流散,教民兵、議屯田。歴提點江西刑獄,京西轉運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創建「飛虎軍」,雄鎮一方。後再知隆興府,任上因擅撥糧舟救荒,爲言者論罷。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起提點福建刑獄,遷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未幾又爲諫官誣劾落職,居鉛山。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嘉泰四年(1204年),遷知鎮江府,旋坐謬舉落職。開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進樞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忠敏」。稼軒擅長短句,以豪放爲主,有「詞中之龍」之稱,與東坡並稱「蘇辛」,又與易安並稱「濟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復爲志,以功業自許」,嘗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然命運多舛,屢與當政之主和派政見不合,備受排擠,壯志難酬。故滿腔激情多寓於詞。詞風多樣,題材廣闊,悲鬱沉雄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詞。現存詞六百餘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傳世。詩集《稼軒集》已佚。清嘉慶間辛敬甫輯有《稼軒集鈔存》,近人鄧恭三增輯爲《辛稼軒詩文鈔存》。生平見《宋史·卷四百〇一·辛棄疾傳》,近人陳思有《辛稼軒年譜》及鄧恭三《辛稼軒年譜》。
► 794篇诗文
辛棄疾的其他作品
- 《 水調歌頭 · 嚴子文同傅安道和前韻,因再和謝之 》 —— [ 宋 ] 辛棄疾
- 《 水調歌頭 · 和王正之吳江觀雪見寄 》 —— [ 宋 ] 辛棄疾
- 《 賀新郎 · 賦滕王閣 》 —— [ 宋 ] 辛棄疾
- 《 哭㔶十五章 》 —— [ 宋 ] 辛棄疾
- 《 賀新郎 · 韓仲止判院山中見訪,席上用前韻 》 —— [ 宋 ] 辛棄疾
- 《 添字浣溪沙 · 三山戲作 》 —— [ 宋 ] 辛棄疾
- 《 鷓鴣天 · 和張子志提舉 》 —— [ 宋 ] 辛棄疾
- 《 鷓鴣天 · 鵝湖歸,病起作 》 —— [ 宋 ] 辛棄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