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 · 和王正之吳江觀雪見寄

造物故豪縱,千里玉鸞飛。等閒更把,萬斛瓊粉蓋玻瓈。好卷垂虹千丈,只放冰壺一色,雲海路應迷。老子舊遊處,回首夢耶非。 謫仙人,鷗鳥伴,兩忘機。掀髯把酒一笑,詩在片帆西。寄語煙波舊侶,聞道蓴鱸正美,休裂芰荷衣。上界足官府,汗漫與君期。
拼音

注釋

王正之:南宋·樓鑰《攻媿集·卷九十九·朝議大夫祕閣修撰致仕王公墓誌銘》:「(紹興)三十二年有旨:王正已不畏彊禦,節槩可稱,三省詳加訪問,其人如在,可與甄錄。尋召赴行在。……公字伯仁父,舊字正之,至今以舊字行。……以葉丞相之薦,除尚書吏部員外郎,權右司郎官,遂爲眞。葉公去國,公亦遭論,再奉祠。除嚴州,改婺州,內引奏事,尤加褒納。……慶元二年三月二日屬疾,却藥不進,翌日終於正寢。享年七十有八。」《寶慶四明志·卷八·敘人》:「(王)正已,字正之,勳長子也。……以叔祖珩任爲豐城主簿,連帥張澄俾對,易理曹。時相姻黨王鈇家豫章,家舍亡瑞香花,與一富民有他憾,因誣之,帥諷理曹文致其罪,正已直之,忤帥意,稱疾尋醫以歸。孝宗聞之,既踐阼,詔以不畏彊禦,節槩可稱,自泰州 海陵縣召對,改令入官。淳熙初,訪求廉吏,參政葉衡舉正已辭賻事以聞,召對,上語輔臣曰:『王正已望之儼然,即之甚溫。』史忠定王 浩再相,論朋黨事,上曰:『葉衡既去,人以王正已爲其黨,朕固留之。雖衡所引,其人自賢,則知朕不以朋黨待臣下也。』正已凡四典郡,六爲部使者,終太府卿、祕閣修撰致仕。」 吳江:松江。宋·范成大《吳郡志·卷十八·川》:「松江在郡南四十五里,禹貢三江之一也。……南與太湖接。垂虹跨其上,天下絶景也。」 見寄:寄給我的詞作。 「造物故豪縱」句:宋·蘇軾《遊泉山詩》:「偉哉造物眞豪縱,攫土摶沙爲此弄。」造物,《六十家詞》及四印齋本俱作「造化」;豪縱,豪放不羈。 等閑:輕易。 斛:古量器名,也是容量單位,十斗爲一斛。 玻瓈:四卷本甲集作「頗黎」。 垂虹:宋·范成大《吳郡志·卷十七·橋粱》:「利往橋即吳江 長橋也。慶歷八年縣尉王廷堅所建。有亭曰『垂虹』,而世倂以名橋。《績圃經》云:『東西千餘尺,前臨太湖、洞庭三山,橫跨松江。行者晃漾天光水色中,海內絕景。唯遊者自知之,不可以筆舌形容也。』」 謫仙人:《新唐書·卷二百二·李白傳》:「天寶初,南入會稽,與吳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長安。往見賀知章,知章見其文,嘆曰:『子,謫仙人也。』」 「鷗鳥伴,兩忘機。」句:《列子·卷二·黃帝》:「海上之人有好漚鳥者,每旦之海上,從漚鳥游,漚鳥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聞漚鳥皆從汝游,汝取來,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漚鳥舞而不下也。」唐·李商隱《贈田叟》:「鷗鳥忘機翻浹洽,交親得路昧平生。」《太倉箴》:「海翁忘機,鷗故不飛。」 蒓鱸:《晉書·卷九十二·〈文苑·張翰傳〉》:「張翰,字季鷹,呉郡呉人也。……翰有清才,善屬文,而縱任不拘,時人號爲『江東步兵。』……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呉中菰菜、蓴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世說新語·識鑒》:「張季鷹辟齊王東曹掾,在洛,見秋風起,因思呉中菰菜、蓴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俄而齊王敗,時人皆謂見機。」後來的文人將思念家鄉稱爲蒓鱸之思。 「休裂芰荷衣」句:戰國楚·屈原《離騷》:「製芰荷以爲衣兮,集芙蓉以爲裳」南北朝·孔稚圭《北山移文》:「焚芰製而裂荷衣,抗塵容而走俗狀。」《文選》五臣注:「芰製荷衣,隱者之服。言皆焚裂之,舉騁塵俗之容狀。」休裂,四卷本作「休製」。 「上界足官府」句:唐·韓愈《酬盧給事詩》:「上界眞人足官府。」 汗漫:《淮南子·卷十二·道應訓》:「盧敖遊於北海,……見一士焉,……盧敖與之語,……若士者,齤然而笑曰:『……吾與汗漫期於九垓之外,吾不可以久駐。』」

《水調歌頭·和王正之吳江觀雪見寄》是辛稼軒作於淳熙二、三年(公元1175年或公元1176年)的一首詞。據樓鑰《攻媿集》,王正之於葉衡爲相時任右司郎官。另據《宋會要輯稿·職官》:「(淳熙二年閏九月)十九日,右司員外郎王正己放罷。以言者論其所居之職,廢法徇情,爲害滋甚,故有是命。」詞中「蓴鱸正美,休裂芰荷衣」句,其唱和蓋在王氏已罷右司之後。
辛棄疾

辛棄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詞人、將領,濟南府歴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歴城區遙墻鎮四鳳閘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年),生於金山東東路(原北宋京東東路)濟南府歴城縣,時中原已陷於金。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軒趁機聚衆二千,投忠義軍隸耿京部。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勞師建康,授天平軍節度掌書記,並以節度使印告召京。時京部將張安國殺京降金,稼軒還至海州,約忠義軍五十騎,徑趨金營,縛張安國以歸,獻俘行在,改差簽判江陰軍,時年二十一歲。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時,累知滁州,寬徵賦、招流散,教民兵、議屯田。歴提點江西刑獄,京西轉運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創建「飛虎軍」,雄鎮一方。後再知隆興府,任上因擅撥糧舟救荒,爲言者論罷。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起提點福建刑獄,遷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未幾又爲諫官誣劾落職,居鉛山。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嘉泰四年(1204年),遷知鎮江府,旋坐謬舉落職。開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進樞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忠敏」。稼軒擅長短句,以豪放爲主,有「詞中之龍」之稱,與東坡並稱「蘇辛」,又與易安並稱「濟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復爲志,以功業自許」,嘗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然命運多舛,屢與當政之主和派政見不合,備受排擠,壯志難酬。故滿腔激情多寓於詞。詞風多樣,題材廣闊,悲鬱沉雄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詞。現存詞六百餘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傳世。詩集《稼軒集》已佚。清嘉慶間辛敬甫輯有《稼軒集鈔存》,近人鄧恭三增輯爲《辛稼軒詩文鈔存》。生平見《宋史·卷四百〇一·辛棄疾傳》,近人陳思有《辛稼軒年譜》及鄧恭三《辛稼軒年譜》。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