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父庚午以百齡欽蒙存問餘已卯復濫天恩恭紀

中邊寧謐近如何,魏闕心懸倚釣蓑。 佐理自慚匡濟少,歸耕仍沐寵光多。 洵如保泰先桑土,豈乏懷奇待網羅。 萬里拜瞻顏咫尺,鳳梧欣聽矢卷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中邊寧謐:指國家內外安寧。
  • 魏闕:古代宮門外的闕門,後泛指朝廷。
  • 釣蓑:釣魚時穿的蓑衣,比喻隱居生活。
  • 匡濟:匡正救助,指輔佐君主治理國家。
  • 沐寵光:受到皇帝的寵愛和榮耀。
  • 洵如:確實如此。
  • 桑土:指家鄉或故土。
  • 懷奇:懷有非凡的才能或志向。
  • 網羅:比喻招攬人才。
  • 咫尺:形容距離很近。
  • 鳳梧:鳳凰棲息的梧桐樹,比喻賢才所在之地。
  • 矢卷阿:矢,箭;卷阿,彎曲的山坡。這裏指賢才如箭般直指高處。

翻譯

國家內外安寧的現狀如何?我雖身在隱居,心中卻始終牽掛着朝廷。 自愧輔佐君主治理國家的貢獻少,即便歸隱田園,仍感受到皇帝的寵愛和榮耀。 確實,要保國家安泰,首先要關心家鄉;我豈能沒有懷揣非凡才能等待被招攬的時刻? 雖遠隔萬里,我仍渴望拜見皇帝,距離雖近卻難以觸及;欣喜地聽到賢才如箭般直指高處,如同鳳凰棲息的梧桐樹。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國家的深切關懷和對個人境遇的感慨。詩中,「中邊寧謐」與「魏闕心懸」形成對比,展現了作者雖隱居卻心繫國家的複雜情感。後句中的「匡濟少」與「沐寵光多」則體現了作者的自謙與對皇恩的感激。末句以「鳳梧欣聽矢卷阿」作結,寓意深遠,既表達了對賢才的期待,也暗含了對個人未來的憧憬。

黃士俊

明廣東順德人,字亮垣,一字象甫,號玉侖。萬曆三十五年殿試第一,授修撰,歷官禮部尚書。崇禎九年入閣,累加少傅,予告歸。後相南明永曆帝,年老不能決事,數爲臺省所論列,乞歸卒。 ► 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