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常德請遊德山

畫鷁乘流訪德山,勝心高翥共躋攀。 昆盧閣上鐘聲度,蒼桂枝頭鳥語閒。 皓魄分輝侵燕席,紅霞散彩入酡顏。 不辭剪燭留連興,攜得秋光翠色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畫鷁(yì):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鳥,這裏指船隻裝飾華麗,如同畫中的神鳥。
  • 乘流:順流而下。
  • 勝心:遊覽的興致。
  • 高翥(zhù):高飛。
  • 躋攀:攀登。
  • 昆盧閣:寺廟中的樓閣名。
  • 皓魄:明亮的月光。
  • 燕席:宴席。
  • 酡顏:酒後臉上泛起的紅暈。
  • 剪燭:剪去蠟燭燒焦的部分,使燭光明亮,這裏指夜晚的交談。
  • 秋光:秋天的景色。

翻譯

乘着裝飾華麗的船隻順流而下,前往德山遊覽,興致勃勃地高飛攀登。昆盧閣上的鐘聲悠揚,蒼老的桂樹枝頭,鳥兒悠閒地鳴叫。明亮的月光灑在宴席上,紅霞的餘暉映照着酒後泛紅的臉龐。不辭夜晚的交談,剪去蠟燭的焦尾,興致盎然,帶着秋天的翠色美景歸來。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乘船遊覽德山的情景,通過「畫鷁乘流」、「勝心高翥」等詞句展現了詩人高昂的遊覽興致。詩中「昆盧閣上鐘聲度,蒼桂枝頭鳥語閒」以鐘聲和鳥鳴爲背景,營造出一種寧靜而悠遠的氛圍。後兩句「皓魄分輝侵燕席,紅霞散彩入酡顏」則通過月光和紅霞的描繪,增添了詩意和美感。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熱愛和嚮往。

黃公輔

明廣東新會人,字振璽。萬曆四十四年進士,官御史,忤魏忠賢去官。後遷江西參政,分守寶慶,有政績。 ► 5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