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夜月

· 黃佐
八月逾旬夕,孤蟾半麗空。 光輝猶判璧,氣魄正張弓。 實望朋簪盍,虛懷將幕雄。 惟應丹桂發,漸滿舊時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超過。
  • :十天爲一旬。
  • 孤蟾:指月亮,傳說月中有蟾蜍,故稱。
  • :附着,這裏指月亮懸掛在天空。
  • 判璧:分割玉璧,比喻月亮的光輝如分割的玉璧般明亮。
  • 氣魄:氣勢,氣概。
  • 張弓:拉開弓,比喻月亮的形狀或氣勢。
  • 朋簪:朋友。
  • :何不。
  • 將幕:將軍的幕府,這裏指將軍的威嚴。
  • 丹桂:紅色的桂花,象徵着秋天的到來。
  • 舊時叢:舊時的花叢,指過去曾經盛開的花朵。

翻譯

八月已經過了二十天,夜晚,孤獨的月亮半掛在空中。 它的光輝如同分割的玉璧,氣勢正像拉開弓弦一樣。 原本期望朋友們能聚在一起,心中空虛卻想到了將軍的威嚴。 只有紅色的桂花開始綻放,漸漸地,舊時的花叢又充滿了生機。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八月二十一日夜晚的月亮,通過「孤蟾半麗空」、「光輝猶判璧」、「氣魄正張弓」等詞句,生動地表現了月亮的孤獨、光輝和氣勢。後兩句則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渴望和對將軍威嚴的嚮往,以及對秋天到來的喜悅。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黃佐

明廣東香山人,字才伯,號泰泉。正德十六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出爲江西提學僉事,旋改督廣西學校。棄官歸養,久之起右春坊右諭德,擢侍讀學士,掌南京翰林院事。與大學士夏言論河套事不合,尋罷歸,日與諸生論道。學從程、朱爲宗,學者稱泰泉先生。所著《樂典》,自謂泄造化之祕。卒,贈禮部右侍郎,諡文裕。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