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十日奉迎大駕紀事二首

· 黃佐
奏凱歡呼大駕回,一時和氣滿燕臺。 端門日麗龍旗入,馳道風清鳳吹來。 九廟神靈真有託,百年文運定重開。 都人此日瞻依切,共說君王有將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奏凱:打勝仗後所奏的凱歌。
  • 和氣:和諧的氣氛。
  • 燕臺:指北京。
  • 端門:皇宮的正門。
  • 龍旗:皇帝的旗幟。
  • 馳道:古代供君王行駛車馬的道路。
  • 鳳吹:指皇家儀仗中的音樂。
  • 九廟:指帝王的宗廟,泛指皇家的祖先。
  • 文運:文化繁榮的時期。
  • 瞻依:仰望和依靠。
  • 將才:軍事才能。

翻譯

打勝仗後歡呼聲中,皇帝的隊伍回到了北京,一時間和諧的氣氛瀰漫着整個城市。皇宮的正門在陽光下顯得格外明亮,皇帝的旗幟隨風飄揚,馳道上風清氣爽,皇家儀仗的音樂聲傳來。皇家的祖先們似乎真的有所託付,預示着百年文化繁榮的時期將重新開啓。這一天,京城的人們都急切地仰望着皇帝,紛紛稱讚君王擁有卓越的軍事才能。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明朝時期皇帝凱旋歸來的盛況,通過「奏凱歡呼」、「和氣滿燕臺」等詞句,展現了民衆對皇帝的歡迎和敬仰。詩中「端門日麗龍旗入,馳道風清鳳吹來」以華麗的語言描繪了皇家儀仗的壯觀場面,體現了皇帝的威嚴和國家的繁榮。結尾的「都人此日瞻依切,共說君王有將才」則表達了民衆對皇帝軍事才能的認可和依賴,展現了皇帝在民衆心中的崇高地位。整首詩語言莊重,意境宏大,充滿了對皇帝的讚美和對國家未來的美好期許。

黃佐

明廣東香山人,字才伯,號泰泉。正德十六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出爲江西提學僉事,旋改督廣西學校。棄官歸養,久之起右春坊右諭德,擢侍讀學士,掌南京翰林院事。與大學士夏言論河套事不合,尋罷歸,日與諸生論道。學從程、朱爲宗,學者稱泰泉先生。所著《樂典》,自謂泄造化之祕。卒,贈禮部右侍郎,諡文裕。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