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丙辰:古代用天干地支紀年,丙辰年。
- 登第:科舉考試中被錄取,即中舉。
- 世業:家傳的事業或學問。
- 青苹:青色的蘋果,比喻年輕的學子。
- 新硎:新磨的刀刃,比喻新近磨練出來的才能。
- 豐城:地名,這裏可能指科舉考試的地點。
- 雷煥:人名,可能是指當時的考官或權威人士。
- 鰲禁:指皇宮,科舉考試的最高殿堂。
- 提衡:選拔人才的標準。
- 志寧:心志堅定。
- 幹志寧:指有志向且堅定的人。
- 十八學士:指唐代李世民設立的文學館中的十八位學者。
- 三百五人:指科舉考試中錄取的人數。
- 虎拜:指科舉考試中的成功者。
- 一千半運:可能指科舉考試的運氣或時機。
- 彤庭:指皇宮的紅色庭院,這裏指科舉考試的場所。
- 草茅:指在野的、未受官方認可的士人。
- 國士:國家的傑出人才。
- 心靈:內心深處的智慧和情感。
翻譯
自古以來,家傳的事業只有一門經書,年輕的學子像青蘋果一樣,經過磨礪展現出新的才華。在豐城,我們依靠雷煥來識別才華,而在皇宮中,選拔人才的標準則由心志堅定的人來決定。
那些有志向且堅定的人,如同唐代的十八學士,科舉考試中錄取的三百五十人一同成功,而這一切都與皇宮中的紅色庭院中的時機和運氣相協調。
在野的士人,如遇風雲變幻之時,即使難以得到國家的認可,也依靠內心的智慧和情感來實現自己的抱負。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科舉考試的看法和對士人命運的感慨。詩中,「青苹磨礪發新硎」形象地描繪了學子經過努力展現才華的過程,而「豐城認氣憑雷煥」則反映了考試的權威性和公正性。後文通過「十八學士」和「三百五人」等數字,強調了科舉考試的重要性和成功者的榮耀。最後,作者以「草茅下士」自比,表達了自己雖在野但志向不減的情懷,以及對內心智慧的依賴。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明代士人的精神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