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古十二首

· 黃淮
張良從赤松,英名照千古。 汾陽誓許國,金章列茅土。 身負間世才,進退皆得所。 斥鴳擬鵾鵬,雷門持布鼓。 且復安其生,無爲重勞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擬古:模倣古代的風格或作品。
  • 張良:漢初名臣,後隱退跟隨赤松子學道。
  • 赤松:即赤松子,古代傳說中的仙人。
  • 汾陽:指唐代名將郭子儀,因其封號汾陽郡王而得名。
  • 金章:指高官的印章,這裡象征高官顯爵。
  • 茅土:古代分封諸侯時,帝王賜予的象征土地的茅草和泥土,這裡指封地。
  • 間世:指不常有的,非凡的。
  • 斥鴳:小鳥,比喻平庸之人。
  • 鶤鵬:傳說中的大鳥,比喻傑出的人物。
  • 雷門:古代傳說中的門,比喻顯赫之地。
  • 佈鼓:用佈矇的鼓,比喻不值得炫耀的事物。

繙譯

張良追隨赤松子,他的英名照耀千古。 汾陽的郭子儀誓言許國,金章象征著他的高官顯爵和封地。 他們身負非凡的才能,無論進退都得其所。 而平庸之輩卻自比爲鶤鵬,在顯赫之地炫耀不值一提的事物。 還是安於現狀,不要自尋煩惱和勞苦。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張良、郭子儀與平庸之輩的不同境遇,表達了對於真正英才的贊美以及對於盲目自大的批評。詩中,“張良從赤松,英名照千古”和“汾陽誓許國,金章列茅土”描繪了兩位歷史英雄的非凡成就和崇高地位,而“斥鴳擬鶤鵬,雷門持佈鼓”則諷刺了那些不自量力、妄自尊大的人。最後,“且複安其生,無爲重勞苦”則是對世人的勸誡,表達了安於現狀、不自尋煩惱的生活態度。

黃淮

明浙江永嘉人,字宗豫,洪武三十年進士。永樂時,曾與解縉等並直文淵閣,進右春坊大學士。後爲漢王高煦所譖,系詔獄十年。洪熙初復官,尋兼武英殿大學士,與楊榮等同掌內製。官終戶部尚書。性明果,達於治體,善讞疑獄。有《省愆集》、《黃介庵集》。 ► 370篇诗文

黃淮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