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王道長之留都

尊前言別逢春暮,漢苑流鶯雨後聲。 爛熳晴花明豸繡,依稀細柳拂霓旌。 南臺每覺瞻天切,西掖常懸捧日情。 更喜聖皇容直氣,諫書頻到九重城。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尊前:在酒杯前,指飲酒時。
  • 漢苑:漢代的皇家園林。
  • 流鶯:指鳴聲婉轉的黃鶯。
  • 爛熳:燦爛多彩。
  • 豸繡:指繡有豸(一種神獸)圖案的官服。
  • 霓旌:古代帝王出行時所用的彩旗。
  • 南臺:指南京的官署。
  • 西掖:指朝廷的西部門戶。
  • 捧日情:比喻忠誠於皇帝。
  • 九重城:指皇宮,比喻朝廷。

翻譯

在春暮時節,我們舉杯言別,漢苑中黃鶯的鳴聲在雨後顯得格外清脆。燦爛的晴花照亮了豸繡官服,細細的柳枝輕拂着彩旗。在南臺,我時常感受到對天子的深切瞻仰,而在西掖,我心中常懷抱着對皇帝的忠誠。更令人欣喜的是,聖明的皇帝能夠容忍直言,我的諫書頻頻送達皇宮。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暮時節與友人別離的場景,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如流鶯、晴花、細柳,營造出一種既美麗又略帶憂傷的氛圍。詩中「南臺每覺瞻天切,西掖常懸捧日情」表達了詩人對皇帝的忠誠與敬仰,而「更喜聖皇容直氣,諫書頻到九重城」則展現了詩人對直言進諫的皇帝的讚賞。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既表達了對友人的深情,也體現了對國家的忠誠。

黃廷用

明福建莆田人,字汝行,號少村、四素居士。嘉靖十四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翰林檢討,歷司經局洗馬兼翰林侍講,以言官論,出爲衡州府通判,累官至工部右侍郎,又被論罷歸。倭寇陷莆田,被俘,歷五月乃得歸。有《少村漫稿》。 ► 5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