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壬寅:古代干支紀年法中的一個年份。
- 十月:農曆十月。
- 同年:科舉考試中同一年考中的人。
- 戚畹:親戚。
- 登龍:比喻科舉及第,也指達到高位。
- 瀛海:神話中的大海,比喻遙遠或廣闊的地方。
- 倚馬:形容文思敏捷,能夠迅速寫出文章。
- 漢宮:漢朝的宮殿,這裏指朝廷。
- 日色:陽光。
- 雙掌:雙手。
- 陽光:太陽的光芒。
- 八埏:八方邊際,指極遠的地方。
- 芳躅:美好的足跡,比喻前人的功績或美德。
- 泰階:古代星座名,比喻高位或顯赫的地位。
翻譯
在壬寅年的十月,我再次與同年的親戚陳家相會。 雖然我們年輕時分別已久,但重逢時仍像詢問年齡一樣親切。 我們像登上龍門一樣接近了廣闊的世界,像倚馬可待一樣迅速地聯繫上了朝廷。 陽光照耀在我們的雙手上,它的光芒照亮了八方邊際。 我願意追隨前人的美好足跡,長久地站立在顯赫的地位之前。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與同年的親戚重逢時的喜悅和對未來的美好期許。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如「登龍」、「瀛海」、「倚馬」等,展現了作者對科舉及第和朝廷聯繫的嚮往。同時,通過「陽光動八埏」的描繪,傳達出對廣闊世界的渴望和對前人功績的敬仰。最後,「願陪芳躅後,長立泰階前」則表達了作者希望追隨前人腳步,追求更高地位的決心。
黃廷用
明福建莆田人,字汝行,號少村、四素居士。嘉靖十四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翰林檢討,歷司經局洗馬兼翰林侍講,以言官論,出爲衡州府通判,累官至工部右侍郎,又被論罷歸。倭寇陷莆田,被俘,歷五月乃得歸。有《少村漫稿》。
► 5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