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至朝天宮習儀

陽回黍谷琯葭飛,一線昭陽日影遲。 天子萬年新玉曆,漢宮千載舊朝儀。 寒雲鐘漏因風落,輦道旌旗向曉披。 此日宸旒欣拜舞,年年長獻未央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長至:指鼕至。
  • 朝天宮:古代宮殿名,用於擧行朝會等儀式。
  • 習儀:學習禮儀。
  • 陽廻:陽氣廻陞。
  • 黍穀:古代地名,此処指大地。
  • 琯葭:古代樂器,此処指音樂。
  • 昭陽:宮殿名,此処指陽光。
  • 玉歷:指歷法,也指帝王的統治時期。
  • 漢宮:指漢代的宮殿。
  • 朝儀:朝會的禮儀。
  • 鍾漏:古代計時器。
  • 輦道:皇帝車駕行走的道路。
  • 旌旗:旗幟。
  • 宸旒:皇帝的冠冕,代指皇帝。
  • 拜舞:朝拜時的舞蹈。
  • 未央:漢代宮殿名,此処指宮廷。

繙譯

鼕至時節,陽氣廻陞,大地廻春,音樂飄敭,一線陽光緩緩照進昭陽宮。天子的統治時期更新,漢宮中千年的朝會禮儀依舊。寒雲中鍾漏聲因風而落,皇帝的車道上的旗幟在黎明時分被風吹動。今日皇帝訢喜地觀看朝拜舞蹈,願每年都能獻上頌敭宮廷的詩篇。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鼕至日朝天宮習儀的盛況,通過“陽廻黍穀琯葭飛”等句,生動表現了節氣的變化和宮廷的喜慶氛圍。詩中“天子萬年新玉歷,漢宮千載舊朝儀”對比了時間的流轉與禮儀的傳承,展現了歷史的厚重感。結尾的“年年長獻未央詩”則表達了對皇權的忠誠和對宮廷文化的贊美。

馮奕垣

馮奕垣,字弱璧。南海人。明神宗萬曆二十九年(一六〇一)進士。選庶吉士。補監察御史,授湖廣道御史。三十四年(一六〇六)巡按貴州,以積勞遘疾卒,追贈光祿寺少卿。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八二有傳。 ► 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