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康陵書感

· 黃佐
夏雲銷盡午風恬,目極煙霄思未厭。 瑤水幾年留馬跡,鼎湖回首墮龍髯。 泉塗寂寂山當戶,鬆籟蕭蕭月轉檐。 卻愧青衫虛十載,對揚無路拜宸嚴。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yè):拜見。
  • 康陵:明成祖朱棣的陵墓。
  • 銷盡:消失殆盡。
  • 午風恬 (wǔ fēng tián):午後的風平靜。
  • 目極:目光所及。
  • 煙霄:雲霄,指高空。
  • 思未厭 (sī wèi yàn):思緒未盡。
  • 瑤水:神話中的水名,此處指仙境。
  • 鼎湖:傳說中的湖名,與黃帝昇天有關。
  • 龍髯 (lóng rán):龍的鬍鬚,此處比喻皇帝。
  • 泉塗:泉水流經的道路。
  • 鬆籟 (sōng lài):風吹過鬆樹的聲音。
  • 蕭蕭:形容風聲。
  • 月轉檐:月亮移動到屋檐的位置。
  • 青衫:古代低級官員的服裝。
  • 對揚:面對,應對。
  • 宸嚴 (chén yán):帝王的威嚴。

翻譯

夏日的雲彩消失殆盡,午後的風平靜而舒適,我目光所及是高遠的雲霄,思緒卻未曾滿足。仙境般的水域多年留有我的足跡,回首鼎湖,彷彿看到龍的鬍鬚墜落。泉水靜靜地流過山前,松樹在風中發出蕭蕭聲,月亮慢慢移至屋檐。我卻感到慚愧,身着青衫虛度了十年,面對帝王的威嚴,卻無路可進,無法拜見。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康陵的所見所感,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繪,表達了對過去時光的懷念和對現實處境的無奈。詩中「瑤水」、「鼎湖」等意象富有神話色彩,增添了詩的神祕與深遠。末句「卻愧青衫虛十載,對揚無路拜宸嚴」直抒胸臆,展現了詩人對未能實現抱負的深深遺憾。

黃佐

明廣東香山人,字才伯,號泰泉。正德十六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出爲江西提學僉事,旋改督廣西學校。棄官歸養,久之起右春坊右諭德,擢侍讀學士,掌南京翰林院事。與大學士夏言論河套事不合,尋罷歸,日與諸生論道。學從程、朱爲宗,學者稱泰泉先生。所著《樂典》,自謂泄造化之祕。卒,贈禮部右侍郎,諡文裕。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