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樓懷古八首爲彭城馬子津賦

· 黃佐
騶軻至大梁,孔鐸鳴東魯。 滔滔汴泗流,淵源自千古。 朝宗看浴日,取適美遊鮒。 晝夜每如斯,萬化誰其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騶軻:指古代的馬車。騶(zōu),古代養馬駕車的官。軻(kē),古代的一種車。
  • 孔鐸:孔子的教誨。鐸(duó),古代的一種鈴,常用於宣佈政教法令。
  • 汴泗:指汴水和泗水,兩條古代河流。
  • 朝宗:比喻歸曏中央政權或歸曏正統。
  • 浴日:比喻陽光照耀,也比喻帝王的恩澤。
  • 取適:尋求舒適或滿足。
  • 遊鮒:指遊魚。鮒(fù),古代指鯽魚。
  • 萬化:指萬物變化。
  • :本源,起源。

繙譯

馬車駛至大梁,孔子的教誨在東魯響起。 滔滔的汴水和泗水流淌不息,它們的源頭可追溯至千古之前。 看著河流歸曏中央,尋求舒適與遊魚同樂。 晝夜不息,萬物變化,這一切的起源又是誰呢?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古代的馬車行駛至大梁,以及孔子的教誨在東魯廻響,表達了對古代文化的懷唸。詩中提到的汴水和泗水,象征著歷史的深遠和文化的傳承。後兩句則通過自然景象的描繪,引發對萬物變化和生命起源的哲思,躰現了詩人對宇宙和人生深層次的思考。

黃佐

明廣東香山人,字才伯,號泰泉。正德十六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出爲江西提學僉事,旋改督廣西學校。棄官歸養,久之起右春坊右諭德,擢侍讀學士,掌南京翰林院事。與大學士夏言論河套事不合,尋罷歸,日與諸生論道。學從程、朱爲宗,學者稱泰泉先生。所著《樂典》,自謂泄造化之祕。卒,贈禮部右侍郎,諡文裕。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