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邵端峯方伯之山東六首

· 黃佐
端峯倚天日,氛氳羅秀色。 膚寸蒸爲雲,觸彼泰山石。 龍惟合變化,誰不願甘澤。 久謝承明廬,居然服逢掖。 行行二十載,豈惟六月息。 古調終有諧,今見垂天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端峯:指邵端峯,人名。
  • 氛氳:形容氣盛的樣子。
  • 膚寸:古代長度單位,一膚等於四寸,這裏形容雲霧的細小。
  • 合變化:指龍的變化,比喻人的才能和變化。
  • 承明廬:指朝廷的官職。
  • 逢掖:古代的一種官服。
  • 六月息:指六月時分的休息,比喻長時間的休息或隱退。

翻譯

邵端峯如日中天,氣盛色秀。 細小的雲霧蒸騰,觸碰着泰山的巨石。 龍能夠變化自如,誰不願意得到甘霖的滋潤。 長久地離開了朝廷的官職,如今竟然穿上了官服。 行走了二十年,豈止是六月時的休息。 古調終於和諧,如今見到了垂天的羽翼。

賞析

這首作品讚美了邵端峯的氣度和才華,通過比喻和象徵表達了對其成就的敬仰。詩中「端峯倚天日」形容其地位顯赫,「膚寸蒸爲雲」則描繪了其影響力之大。後文提到「久謝承明廬」,表達了對其放棄官職的理解,而「今見垂天翼」則預示其未來的輝煌。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黃佐對邵端峯的深厚情感和高度評價。

黃佐

明廣東香山人,字才伯,號泰泉。正德十六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出爲江西提學僉事,旋改督廣西學校。棄官歸養,久之起右春坊右諭德,擢侍讀學士,掌南京翰林院事。與大學士夏言論河套事不合,尋罷歸,日與諸生論道。學從程、朱爲宗,學者稱泰泉先生。所著《樂典》,自謂泄造化之祕。卒,贈禮部右侍郎,諡文裕。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