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慈養

披拂東風白髮前,此時愛日自年年。 莫言王子方無忝,未信芧郎不是賢。 善養何妨饘粥薄,承歡誰覺綵衣顛。 可能尹母前爲訓,長向蘭階種福田。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披拂 (pī fú):輕輕地飄動。
  • 愛日:指對父母的孝順,珍惜與父母相處的時光。
  • 無忝 (wú tiǎn):無愧,不辱。
  • 芧郎 (xù láng):指賢能的人。
  • 饘粥 (zhān zhōu):稀飯,指簡樸的食物。
  • 承歡:指孝順父母,使父母高興。
  • 綵衣 (cǎi yī):彩色的衣服,這裏指孝順的行爲。
  • (diān):顛倒,這裏指行爲上的失常或不正常。
  • 尹母:指古代賢母,如孟母等。
  • 蘭階:指美好的環境或家庭。
  • 福田:佛教用語,指積善行可以得到福報的地方。

翻譯

在春風中輕輕飄動的白髮前,我珍惜與父母相處的每一刻。 不要說王子就沒有愧疚,也不要認爲芧郎不是賢人。 即使只是簡單的稀飯,也能體現出孝順,誰又能說綵衣的孝順行爲是顛倒的呢? 或許可以從尹母的教誨中得到啓示,長久地在美好的家庭環境中種植福報。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孝順的重視和對家庭美德的讚美。詩中通過「愛日」、「承歡」等詞語強調了孝順的重要性,同時通過對「芧郎」、「尹母」等形象的引用,展現了賢能和賢母的形象。詩的最後,作者希望在美好的家庭環境中繼續種植福報,體現了對家庭和諧與美德傳承的期望。

黃廷用

明福建莆田人,字汝行,號少村、四素居士。嘉靖十四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翰林檢討,歷司經局洗馬兼翰林侍講,以言官論,出爲衡州府通判,累官至工部右侍郎,又被論罷歸。倭寇陷莆田,被俘,歷五月乃得歸。有《少村漫稿》。 ► 5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