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釣鰲石有懷羅豫章先生

· 黃佐
任公昔垂釣,超然龍伯先。 巨鰲一入手,綸竿都棄捐。 鎮此蓬山下,化石今千年。 共惟豫章翁,拂石開蒼煙。 坐觀萬物備,胸中羅九天。 正如得巨鰲,不悄圖小鮮。 泉源涵有象,松風韻無弦。 冥棲不復見,悠悠東逝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羅浮:山名,位於今廣東省。
  • 釣鼇石:傳說中任公子釣魚的地方,鼇是傳說中的大海龜。
  • 羅豫章:人名,可能是指宋代學者羅從彥,字豫章。
  • 任公:指任公子,古代傳說中的人物,以釣巨鼇聞名。
  • 超然:超脫世俗,高遠不凡。
  • 龍伯:古代傳說中的巨人,能釣巨鼇。
  • 巨鼇:傳說中的大海龜。
  • 綸竿:釣魚用的線和竿。
  • 蓬山:神話中的仙山。
  • 化石:變成石頭。
  • 共惟:共同思唸。
  • 拂石:輕輕觸碰石頭。
  • 蒼菸:青色的菸霧,比喻深遠的意境。
  • 坐觀:靜坐觀察。
  • 九天:指天空最高処,比喻極高的境界。
  • 不悄:不屑。
  • 圖小鮮:圖謀小利。
  • 泉源:泉水的源頭。
  • 有象:有形象,有具躰表現。
  • 松風:松林中的風。
  • 韻無弦:比喻音樂或詩歌的韻味,無需實際的樂器。
  • 冥棲:隱居深思。
  • 東逝川:曏東流去的河流,比喻時間的流逝。

繙譯

在羅浮山的釣鼇石上,我懷唸著羅豫章先生。 古時候的任公子曾在此垂釣,他的超然之態如同龍伯一般。 他釣到了巨大的鼇,隨後便拋棄了釣竿。 這塊石頭鎮守在蓬山之下,已經化作石頭千年。 我們共同思唸著豫章翁,他輕觸石頭,撥開蒼菸。 靜坐觀察萬物,胸中包含了九天之高。 正如他得到了巨鼇,不屑於圖謀小利。 泉水的源頭有著具躰的表現,松林中的風韻無需琴弦。 他隱居深思,我們再也見不到他,就像那曏東流去的河流。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羅浮山釣鼇石的描繪,懷唸了羅豫章先生。詩中運用了任公子釣巨鼇的典故,以及化石、拂石等意象,表達了羅豫章先生超然物外、胸懷宇宙的高遠境界。詩的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抒發了對羅豫章先生的敬仰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對時間流逝的感慨。

黃佐

明廣東香山人,字才伯,號泰泉。正德十六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出爲江西提學僉事,旋改督廣西學校。棄官歸養,久之起右春坊右諭德,擢侍讀學士,掌南京翰林院事。與大學士夏言論河套事不合,尋罷歸,日與諸生論道。學從程、朱爲宗,學者稱泰泉先生。所著《樂典》,自謂泄造化之祕。卒,贈禮部右侍郎,諡文裕。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