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張黃門燕集分韻得細字
張君蒼髯如擁戟,起家龍泉重當世。
我昔幽棲祇樹林,倫郎視我猶兄弟。
君來奮髯發高論,意氣豪雄略文藝。
尊前擊劍星斗動,月下放歌鸞鶴唳。
倫郎一去未言返,招隱無人賦叢桂。
聚散於今又一時,赤墀青瑣多留滯。
長安咫尺不相見,鬆筠寂寞門長閉。
端午開尊延我曹,賓從過逢得偕詣。
芳糈清酤溢筵几,艾葉榴花滿庭砌。
興酣徙倚前榮下,促膝相歡談往歲。
火雲消盡暮天碧,空翠時時落巾袂。
世事追思盡萍梗,人生那得無根蒂。
嗟我亦是江湖人,感時歷歷慚匡濟。
翠管銀罌不可求,細葛香羅誰複製。
鬮詩懷古三嘆息,嗚呼盛事何由繼。
燕俗到今傳角黍,湘累終古傷蘭蕙。
黃金高臺未蕭瑟,南薰古殿猶佳麗。
盍簪乍可開懷抱,彈冠且莫誇遭際。
張君愛客不知暑,執熱傳觴轉容裔。
酒闌揮手謝君去,纖月當空凱風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擁戟:形容鬍鬚濃密,如同擁抱着戟一樣。
- 龍泉:地名,此處指張君的家鄉。
- 祇樹林:指幽靜的林地,常用於形容隱居之地。
- 倫郎:人名,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親人。
- 赤墀青瑣:指宮殿的臺階和門窗,此處借指朝廷。
- 芳糈:精美的食物。
- 清酤:清酒。
- 艾葉榴花:端午節的象徵植物。
- 空翠:指天空的清澈和翠綠。
- 翠管銀罌:指精美的酒器。
- 細葛香羅:指精美的衣物。
- 鬮詩:通過抽籤來決定寫詩的主題或韻腳。
- 湘累:指屈原,因其投湘水而死,故稱。
- 南薰古殿:指南風和古老的宮殿,此處可能指宮廷的端午節慶典。
- 盍簪:指聚會時戴的簪子,此處借指聚會。
- 彈冠:整理帽子,準備上朝或正式場合的裝束。
- 凱風:和風,此處指夜晚的微風。
翻譯
張君的鬍鬚濃密如擁抱着戟,他出身於龍泉,在當世聲名顯赫。我曾在幽靜的林地中隱居,倫郎視我如同兄弟。張君來到這裏,鬍鬚一揚,發表高談闊論,意氣風發,文武雙全。在宴席上揮劍使星斗爲之動搖,月下放歌,鸞鶴爲之鳴叫。倫郎一去不復返,無人招引隱士,賦詩詠歎叢桂。聚散離合,如今又是另一番景象,朝廷中多有留滯。長安近在咫尺卻不得相見,松樹和竹子寂寞地守護着長閉的門戶。端午節這天,張君設宴邀請我們,賓客們紛紛到來。精美的食物和清酒擺滿筵席,艾葉和榴花裝飾着庭院。酒興正濃時,我們站在前院,促膝長談往事。火雲消散,夜空碧藍,空中的翠色不時落在衣襟上。回想起世事,盡是浮萍和梗草,人生怎能沒有根基。我也是江湖中人,感慨時光流逝,愧對匡扶濟世的志向。精美的酒器和衣物不可求,端午節的細葛香羅又有誰來複制。通過抽籤賦詩,懷念古人,三嘆不已,唉,盛事何以繼續。燕地的習俗至今流傳着糉子,屈原的悲劇終古令人傷感。黃金高臺尚未凋零,南風和古老的宮殿依然美麗。聚會時可以開懷暢談,但不要誇耀自己的遭遇。張君愛客,不知暑熱,傳遞酒杯,轉動容顏。酒宴結束,揮手告別,纖月當空,和風細細。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端午節與朋友聚會的場景,通過對張君的描寫展現了他的豪邁與才華,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往昔時光的懷念和對人生無常的感慨。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典故,如「擁戟」、「龍泉」、「艾葉榴花」等,增強了詩歌的文化內涵和藝術表現力。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明代文人的風采和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