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作漁樵歌
越王臺上樹滿煙,粵王臺下魚滿淵。樵斧劈卻蘿蔦纏,漁網撒向江中天。
漁問樵,負薪赬爾肩。樵問漁,得魚腥爾船,不如登臺同坐眠。
劃然長嘯振碧落,滿前花竹風翩翩。君不見騎鯨跋馬向川陸,太白少陵何碌碌。
酒興平生未曾足,徒有詩歌盈卷軸。且烹小鮮炊樸樕,如澠之酒傾千斛。
醉呼明月入花竹,嫦娥更奏霓裳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漁樵:漁夫和樵夫,泛指隱居生活。
- 越王臺:古蹟名,在今浙江紹興。
- 粵王臺:古蹟名,在今廣東廣州。
- 蘿蔦:一種藤本植物。
- 赬:chēng,紅色。
- 澠:shéng,古代地名,這裏指酒。
- 樸樕:pò sù,小木,這裏指柴火。
- 斛:hú,古代容量單位,十鬥爲一斛。
翻譯
越王臺上的樹木被煙霧繚繞,粵王臺下的魚兒滿池塘。樵夫用斧頭劈開纏繞的藤蔓,漁夫在江面上撒下漁網。 漁夫問樵夫,你的肩膀因背柴而紅潤。樵夫問漁夫,你的船因捕魚而腥臭,不如我們一起登上高臺,一同坐下休息。 突然一聲長嘯,震動了碧空,眼前的花竹隨風翩翩起舞。你沒看見那些騎鯨魚、跋涉馬匹的人在山川間奔波,像李白和杜甫那樣忙碌。 我一生中從未滿足過酒興,只有詩歌填滿了卷軸。讓我們煮些小魚,燒些柴火,像澠地的美酒一樣,傾倒千斛。 醉意中呼喚月亮進入花竹間,讓嫦娥再奏一曲霓裳。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漁樵生活的寧靜畫面,通過對越王臺和粵王臺的描繪,展現了自然的美麗和生活的簡樸。詩中漁夫和樵夫的對話,反映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嚮往和對世俗紛擾的厭倦。最後幾句通過對酒和月亮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和對詩歌創作的熱愛。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