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古三首贈胡承之歸關中
翩翩雙鳴雁,噭噭雲中飛。
娟娟蛾眉女,劄劄流黃機。
棄置不成匹,嘆息減容輝。
問女何所嘆,良人悵有違。
萬里遙相望,何由接音徽。
蕙樓鑑素月,蘭鐙曖虛幃。
身非驂與服,安得同車歸。
河清尚可俟,會合何可希。
臨岐奏此曲,淚下誰能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翩翩:形容鳥飛得輕快。
- 噭噭(jiào jiào):形容鳥叫聲。
- 娟娟:形容女子美好。
- 劄劄(zhá zhá):形容織佈聲。
- 流黃:黃色的絲織品。
- 容煇:光彩,這裡指女子的容顔。
- 良人:古代妻子對丈夫的稱呼。
- 音徽:音信,消息。
- 蕙樓:裝飾有蕙草的樓閣,指女子的居所。
- 蘭鐙:蘭花形狀的燈。
- 虛幃:空蕩的帳幕。
- 驂(cān):古代指駕在車兩旁的馬。
- 河清:比喻時機成熟,這裡指等待時機。
繙譯
輕盈飛翔的雙雁,在雲中發出清脆的叫聲。美麗的女子,在織機前忙碌著,發出織佈的聲音。因爲無法成雙成對,她的歎息使得容顔也失去了光彩。問她爲何歎息,原來是因爲她的丈夫遠行,心中感到憂愁和分離。他們相隔萬裡,如何能傳遞消息呢?她的居所裝飾著蕙草,月光照在樓上,蘭花形狀的燈照亮了空蕩的帳幕。她不是駕車的馬,怎能與丈夫同車歸家呢?雖然可以等待時機成熟,但何時才能再相會呢?在分別的路口,她彈奏了這首曲子,淚水不由自主地流了下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思唸遠方丈夫的女子形象,通過雙雁、織女等意象,表達了女子對丈夫的深切思唸和無法相見的無奈。詩中運用了對比和象征的手法,如雙雁與孤獨的女子,河清與遙不可及的會郃,增強了詩歌的情感表達。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明代詩人黃佐對女性內心世界的細膩描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