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三夜月

纖月西樓已可望,雁聲斷處一痕霜。 微紛露葉光猶淡,初上風簾氣自涼。 羌笛漫教悲舊曲,蛾眉空與妒新妝。 只將今夕娟娟影,預卜中秋一夜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纖月:細小的月亮,指月初的彎月。
  • 羌笛:古代羌族的樂器,這裏泛指笛子。
  • 蛾眉:古代形容女子細長彎曲的眉毛,這裏比喻月亮。
  • 娟娟:美好的樣子,形容月光。

翻譯

細小的彎月已經在西樓上可見,雁羣飛過,聲音消失的地方有一線霜痕。 微弱的露珠在葉子上閃着淡淡的光,初上的風簾帶來了涼爽的氣息。 笛聲雖然悠揚,卻無法消除心中的悲傷;新月的美麗,卻無人欣賞,徒增嫉妒。 只憑今晚這美好的月光,預先期待中秋之夜的漫長。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八月初三夜晚的景象,通過對纖月、雁聲、露葉、風簾等自然元素的細膩刻畫,營造出一種靜謐而略帶憂鬱的氛圍。詩中「羌笛漫教悲舊曲,蛾眉空與妒新妝」一句,巧妙地將音樂與月光結合,表達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欣賞與對時光流逝的感慨。結尾的「只將今夕娟娟影,預卜中秋一夜長」則寄託了對未來美好時光的期待。

黃克晦

明福建惠安人,一作晉江人,字孔昭,號吾野。能詩、善書、工畫,稱三絕。少時於沙岸畫沙作山水景物,長學畫,宗沈周,筆甚蒼勁,稱神品。有《北平稿》、《楚遊集》、《匡廬唱和集》、《吾野詩集》。 ► 4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