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盡

生憐秋色好,高閣坐新寒。 竹韻風前聽,花容兩後看。 採毫躋月窟,視草上金鑾。 誰是同吟者,披圖倚玉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採毫:指毛筆。
  • 月窟:傳說中月亮上的洞穴,這裏比喻高遠的地方。
  • 視草:指審閱草稿。
  • 金鑾:指皇帝的寶座或朝廷。

翻譯

我深愛這秋天的美景,坐在高閣中感受着初秋的涼意。 風中竹葉的響聲在耳邊迴響,花兒的容顏在雨後更顯嬌豔。 我用毛筆攀登至想象中的高遠之地,審閱着草稿,心中嚮往着朝廷的榮耀。 誰是與我一同吟詠的人呢?我倚着玉欄,凝視着這幅畫卷。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秋日高閣中的靜謐景象,通過「竹韻風前聽,花容兩後看」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美景的細膩感受。詩中「採毫躋月窟,視草上金鑾」展現了作者的文學抱負和對朝廷的嚮往。結尾的「誰是同吟者,披圖倚玉闌」則流露出一種孤獨與期待,希望有人能共享這份秋日的寧靜與詩意。

黃廷用

明福建莆田人,字汝行,號少村、四素居士。嘉靖十四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翰林檢討,歷司經局洗馬兼翰林侍講,以言官論,出爲衡州府通判,累官至工部右侍郎,又被論罷歸。倭寇陷莆田,被俘,歷五月乃得歸。有《少村漫稿》。 ► 5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