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華其一碧桃

紺葩乍坼。笑爛漫嬌紅,不是春色。換了素妝,重把青螺輕拂。舊歌共渡煙江,卻佔玉奴標格。風霜峭、瑤臺種時,付與仙骨。 閒門晝掩悽惻。似淡月梨花,重化清魄。尚帶唾痕香凝,怎忍攀摘。嫩綠漸滿溪陰,蔌蔌粉雲飛出。芳豔冷、劉郎未應認得。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所属合集

#桃花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紺(gàn)葩:紺,天青色、深青透紅之色;葩,花。紺葩指碧桃深紅色的花苞。
  • 乍坼(chè):剛剛綻開。坼,裂開。
  • 青螺:原指一種螺形的黛墨,古代女子用以畫眉,這裏借指美人的眉毛。
  • 玉奴:楊貴妃的侍兒,借指美女,在詞中用以形容碧桃如同美女的風姿。
  • 標格:風範、儀態。
  • 瑤臺: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 蔌蔌(sù sù):紛紛飄落的樣子。

翻譯

深紅色的花苞剛剛綻放。它帶着爛漫嬌豔的紅色笑意,卻原來並非平常春色可比。像是換了一身潔白衣裳,又重新輕輕描繪自己的眉黛。曾經在如煙的江面上伴隨着舊歌漂浮,擁有着如同美人般的優雅風姿。在風霜凌厲的瑤臺種下時,就賦予了它超凡的仙骨。

白天,緊閉的門掩住一片悽清。它好像淡月下的梨花,幻化成一片清幽的魂魄。花瓣上還帶着美人唇香唾沫的痕跡,香氣凝結,讓人怎忍心去攀折它呢。溪邊漸漸長滿嫩綠的枝葉,紛紛揚揚的粉色花瓣如雲朵般飄飛而出。這清冷又芳香豔麗的碧桃啊,就算是劉郎重來,恐怕也認不出來了。

賞析

這首詞借詠碧桃來抒發詞人獨特的情感。上闋先寫碧桃初綻的豔麗,「紺葩乍坼,笑爛漫嬌紅」展現其嬌豔之態,又點明它不同於一般春色,凸顯其獨特。「換了素妝,重把青螺輕拂」以擬人的手法賦予碧桃美人的姿態。「舊歌共渡煙江,卻佔玉奴標格」將碧桃與美人相聯繫,更添風姿綽約之感,還暗示其來歷不凡。「瑤臺種時,付與仙骨」強調碧桃具有超凡脫俗的氣質。

下闋營造出一種悽清的氛圍,「閒門晝掩悽惻」奠定了基調。「似淡月梨花,重化清魄」將碧桃比作淡月梨花,增添了清冷幽悽之美。「尚帶唾痕香凝,怎忍攀摘」細膩地寫出碧桃讓人心生憐惜之情。「嫩綠漸滿溪陰,蔌蔌粉雲飛出」描繪出時光流轉中碧桃花瓣飄落的美景。最後「芳豔冷、劉郎未應認得」,用劉郎的典故,感慨時光變遷,即便熟悉美景之人重來,也難以辨認曾經的碧桃,流露出世事滄桑、物是人非的深沉感慨。整首詞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是王沂孫詠物詞中的佳作。

王沂孫

王沂孫

王沂孫,生卒年不詳,字聖與,又字詠道,號碧山,又號中仙,因家住玉笥山,故又號玉笥山人,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大約生活在1230年至1291年之間,曾任慶元路(路治今寧波鄞州)學正。入元,其詞多詠物之作,間寓身世之感,意旨隱晦,著有《花外集》一卷,又名《玉笥山人詞集》,後人易名爲《碧山樂府》。 ► 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