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聲慢 · 迎門髙髻

迎門髙髻,倚扇淸吭,娉婷未數西州。淺拂朱鉛,春風二月梢頭。相逢靚粧俊語,有舊家、京洛風流。斷腸句,試重拈彩筆,與賦閒愁。 猶記凌波欲去,問明璫羅襪,卻爲誰留。枉夢相思,幾回南浦行舟。莫辭玉樽起舞,怕重來、燕子空樓。謾惆悵,抱琵琶、閒過此秋。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所属合集

#聲聲慢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迎門高髻:古代女子髮式,形容女子精心梳理的高髻很引人注目。
  • ****倚扇清吭(háng)**:倚靠着扇子,發出清美的歌聲。「吭」,喉嚨,此處指歌聲。
  • ****娉婷(pīng tíng)**:形容女子姿態美好的樣子。
  • **西州:古地名,這裏可能泛指當時繁華之地,用來襯托女子的出衆。
  • **淺拂朱鉛:略微塗抹脂粉。「朱鉛」,即鉛粉,古代女子用於化妝的顏料 。
  • ****靚粧(jìng zhuāng)**:美麗的妝飾。
  • **京洛風流:京城洛陽的風流韻致、美好傳統,形容女子有高雅的氣質和風度。
  • ****拈(niān)**:用手指拿取,這裏是拿起彩筆之意。
  • **凌波:形容女子輕盈的腳步,出自曹植《洛神賦》「凌波微步,羅襪生塵」。
  • **明璫(dāng)羅襪:「明璫」是用珠玉製成的耳飾;「羅襪」是絲織的襪子。
  • **南浦:常用於送別之地,這裏表示兩人分別之處。
  • **玉樽:精美的酒杯。
  • **燕子空樓:指唐代女子關盼盼在其夫死後獨守空樓的典故,用來表達人去樓空的傷感。
  • ****謾(màn)**:徒然,空自。

翻譯

她一進門就引人注意,梳着高高的髮髻,倚着扇子,歌聲清脆美妙。她的姿態婀娜,遠勝過西州那些美女。她只是淡淡地塗抹了一些脂粉,恰似春風中二月初綻的枝頭新景。與她相逢,看到她美麗的妝飾,聽到她俊美的言語,彷彿帶着舊日京城洛陽的高雅風采。這令人斷腸的情景啊,真想再次拿起彩筆,爲她譜寫閒愁的篇章。 還記得她腳步輕盈,似要離去的樣子。不禁想問,她那精美的耳飾和絲織的襪子,又是爲誰而停留呢?白白地相思成夢,有好幾次在送別的南浦岸邊,看着船兒遠行。不要推辭在華美的酒杯前翩翩起舞,只怕再來時,就像那燕子獨守的空樓,物是人非。徒然地滿心惆悵,只能抱着琵琶,在這寂寞裏打發這個秋天。

賞析

這首詞描繪了一位容貌出衆、風度高雅的女子形象,表達了作者對她的深切相思之情以及由此而生的種種愁緒。上闋刻畫女子的美貌與風采,通過「迎門高髻」「倚扇清吭」「靚粧俊語」等細節描寫,生動展現出女子的動人魅力,同時借「京洛風流」暗示其不凡氣質,勾起作者心中的情愫,故而要「與賦閒愁」 。下闋圍繞離別相思展開,「凌波欲去」「問明璫羅襪,卻爲誰留」,細膩表現出對女子離去的不捨與疑問,「南浦行舟」明確指出離別場景。「莫辭玉樽起舞,怕重來、燕子空樓」則進一步渲染了擔憂人去樓空的傷感。最後「抱琵琶、閒過此秋」,刻畫了作者在惆悵中孤獨打發時光的形象。整體情感委婉細膩,意象運用豐富,將眷戀、無奈、傷感等多重情緒交織在一起,給人以悠長的餘味。

王沂孫

王沂孫

王沂孫,生卒年不詳,字聖與,又字詠道,號碧山,又號中仙,因家住玉笥山,故又號玉笥山人,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大約生活在1230年至1291年之間,曾任慶元路(路治今寧波鄞州)學正。入元,其詞多詠物之作,間寓身世之感,意旨隱晦,著有《花外集》一卷,又名《玉笥山人詞集》,後人易名爲《碧山樂府》。 ► 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