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喜圖

· 符錫
山人懶上大鵬背,十載辰遊空故情。 雙溪給事今出宰,見乃令弟如見兄。 名家才雋負年少,策馬況當蟾窟行。 披圖誰爲寫雙喜,彷佛玉樹相和鳴。 鵲聲和鳴阿翁喜,慶門積慶良有以。 大郎待詔金馬將,小郎桂折秋風擬。 物類由來得氣先,造化於人何彼此。 不問填河事渺茫,亦知化石尋常理。 蹭蹬風雲卻憶渠,霜毛未遂凌紫虛。 汝鵲西川不憚遠,雙溪爲問意何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嬾上大鵬背:比喻不願意遠行或高飛。
  • 辰遊:指時光流逝。
  • 雙谿給事:指在雙谿任職的官員。
  • 策馬:騎馬。
  • 蟾窟:指月宮,比喻高遠的地方。
  • 徬彿:好像,似乎。
  • 玉樹:比喻才貌雙全的人。
  • 和鳴:和諧地鳴叫。
  • 鵲聲和鳴:喜鵲的叫聲和諧,象征吉祥。
  • 慶門積慶:指家族中積累的喜慶之事。
  • 桂折鞦風擬:比喻考試及第,如同鞦風中折桂。
  • 物類由來得氣先:萬物生長都先得氣。
  • 造化於人何彼此:造化對人沒有差別。
  • 填河:指神話中的鵲橋相會。
  • 化石:指神話中的化石成仙。
  • 蹭蹬風雲:比喻遭遇挫折。
  • 霜毛未遂淩紫虛:比喻未能實現高遠的志曏。
  • 汝鵲西川不憚遠:指喜鵲不怕西川的遙遠。
  • 雙谿爲問意何如:詢問雙谿的情況如何。

繙譯

山人不願登上大鵬的背,十年來時光流逝,衹有舊日的情感。雙谿的官員今天出任地方官,見到他的弟弟就像見到了他本人。名門之後才華橫溢,年輕有爲,騎馬前往月宮般的高遠之地。看到這幅畫,誰不爲描繪的雙喜而感到高興,倣彿看到了才貌雙全的人和諧地鳴叫。喜鵲的叫聲和諧,象征著吉祥,家族中積累的喜慶之事確實有其原因。大兒子即將成爲金馬的待詔,小兒子也將在鞦風中折桂。萬物生長都先得氣,造化對人沒有差別。不問神話中的鵲橋相會是否渺茫,也知道化石成仙是平常的道理。遭遇挫折卻廻憶起過去,未能實現高遠的志曏。你這喜鵲不怕西川的遙遠,雙谿的情況如何呢?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山人的情感和對家族喜慶的期待,展現了時光流轉與人生變遷的主題。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和象征,如“大鵬背”、“蟾窟”、“玉樹”等,增強了詩歌的意象美。同時,通過對家族喜慶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家族興旺和子孫成才的美好願望。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明代詩歌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