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聲四韻

我來何太晚,午月避炎蒸。 鵬息垂天在,蟬音聒耳能。 繁纓愁給諫,捷足笑中丞。 如此風波際,招魂不可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平聲四韻:指按照平聲韻部來創作的詩歌。
  • 午月:指農曆五月,此時天氣開始炎熱。
  • 炎蒸:酷熱如蒸。
  • 鵬息:比喻巨大的力量暫時收斂。
  • 垂天:形容鵬鳥展翅遮天蔽日。
  • 蟬音:蟬的鳴叫聲。
  • 聒耳:聲音嘈雜刺耳。
  • 繁纓:指繁瑣的禮儀或官職。
  • 給諫:古代官職名,負責向皇帝進諫。
  • 捷足:比喻行動迅速。
  • 中丞:古代官職名,相當於副宰相。
  • 風波際:比喻動盪不安的時局。
  • 招魂:召喚亡魂,這裏比喻哀悼死者。

翻譯

我來得太晚了,五月裏躲避酷熱的天氣。 巨大的鵬鳥暫時收斂了它的力量,而蟬鳴聲卻刺耳地響起。 繁瑣的禮儀讓人憂慮,而行動迅速的人則讓人發笑。 在這動盪不安的時局中,哀悼死者的聲音實在不忍聽聞。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夏日酷熱和蟬鳴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時局的憂慮和對逝者的哀悼。詩中「鵬息垂天在」一句,既展現了鵬鳥的威猛,又暗示了時局的壓抑。而「蟬音聒耳能」則以蟬鳴的嘈雜來象徵世間的紛擾。後兩句通過對繁纓和捷足的對比,進一步抒發了詩人對現實的不滿和對逝者的深切懷念。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時代變遷的深刻感受。

許國佐

許國佐,字班王,一字欽翼,號舊庵。揭陽人。性豪宕不羈,嗜酒,工詩。明思宗崇禎四年(一六三一)進士。授富順縣知縣,升兵部主事,累官郎中。遣戍,乞歸養。清世祖順治三年,劉公顯破揭陽,母被拘。國佐自縛前往,請以身代,並系之,拷掠無完膚,厲聲大罵而死。時以爲死孝雲。有《百洲堂集》、《蜀弦集》、《舊庵拙稿》、《班齋數句話》。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傳。 ► 98篇诗文